西北行(4) 国家草原



坏地国家公园的西邻是“水牛沟国家草原”。行前在地图上就看到它,但我并没有在意:草原嘛,不管是国家的还是私人的,就是一片草,放牛放马的,算不上特别的风景哈。没想到那天进入坏地之前,先看到“国家草原访客中心”的路牌。于是顺便拐了进去,看看它为啥叫“国家草原”。

在中国,土地都是国家的,草原当然没有私人的一说。而美国大多数的土地都是私有的,国家公园、国家森林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由政府向私人买下来的。为啥要保护呢?想来国家公园是保护独特的风景,国家森林是为了防止过多的伐木。那国家草原是为了保护草吗?什么草值得这样保护?我很好奇。

在访客中心看了小电影,才知道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一个特大工程。

美国东部有阿普拉齐亚山脉,西部有落基山脉,两个山脉之间夹着一大片平原。这平原上靠东的是美国的粮仓,比如俄亥俄、密苏里、堪萨斯和爱欧华州。那里水源充足,气候也适宜长庄稼,可以说是种啥长啥。大平原靠西的那一块却是砂多水少,气候极端,比如从德克萨斯州一直向北到美加边境的蒙大拿、北德柯达、怀俄明州。

大平原上自古就长了草,游牧的印第安人世世代代在那里生活。1803年美国从法国手里买下了这一大块地,随后开始了对西部的勘察和开发。从1862年起,美国通过了几个宅地法,把西部的土地赠送给在那里安家落户的开发者,只要他们好好地利用土地,别让它荒着。新地主们把原先的草地翻了,改种庄稼。不过他们很快发现,这里种庄稼要靠老天爷:雨水多的年份没问题,遇到干旱可就没辙了。加上冬季的寒冷、平原上的风暴,并不是他们理想中的田园。

1929年美国的股市崩盘,带来了之后十年的经济萧条。在大平原上,地主们的日子也很难过。他们产出的粮食、牛羊卖不出去,减了价也卖不出去,纷纷破产。大地荒了,失去了覆盖,也没了依附。烈风卷起尘土,像黑云一样悬在7000米的高空。一阵风暴过去,天上落下的土能有三、四米深,掩埋了道路和篱笆。

1933年罗斯福总统上任,美国政府通过法案,出钱从地主们手里买回他们不要的土地。除了提供紧急援助让地主们搬到别处另谋生路,这也让美国有机会重新修复大平原的生态环境。1960年,在宅地法出台100年以后,美国的“国家草原”诞生了。

那年我四岁。中国刚刚经历了大跃进,“人定胜天”的信心满满。而在太平洋的另一边,一场静悄悄的实验在国家草原开始了。植物学家、水利学家参与了那个实验,找到了繁殖快、能固化土壤、耐旱耐寒的草种,开辟了散佈在草原的水源,很有效地阻止了土壤的流失。如今,总面积一百五十万公顷的20个国家草原已经是水草丰盛的牧场,允许百姓在里面租牧场,收干草,开采矿物,每年的租金收入有十多亿美元。这些国家草原的经验,也带动了整个大平原的生态改良。我们这次在三个州看到的农场牧场,都从中受了益。

20个国家草原,其中17个在红框中的区域

看完电影,我向问讯台的姑娘打听:这一路金黄色的野花是什么?我肯定不是第一个提这问题的人:那姑娘笑说哦,那是甜苜蓿(sweet clover)。说着递给我一张印好折好的传单,上面介绍了甜苜蓿的特性。一般来说,你在高速公路上是看不到苜蓿花的,今年特别,让你赶上了!

甜苜蓿,又叫三叶草,属于豆科,几百年前从欧洲引进美国。开金黄色的花,是很好的蜜源。它也是很有营养的牧草,只是牛吃多了会胀气,需要配上其它的饲料。当然,最要紧的是它繁殖很快,生命力强,耐旱耐寒,能留住土壤。如果老天高兴,多给它一点雨水,它就会在最坏的“坏地”生根开花,织出绚烂的地毯!


甜苜蓿













(待续)


西北行 (3) 坏地


我妈看了上一篇,笑说恶神塔不错,就是名字起得不好。我也同意。不过那名字是当地的印第安原住民起的,翻译成英文就是Devils Tower。既然占了人家的地,用人家起的名字就是必须的,对不?

坏地国家公园(Badlands National Park)也是这样。这名字听上去有点恐怖,但当地人的本意是这里夏天奇热,冬天极冷,风大水少,长点草也早早就枯了,整个是一块没用的地。去之前我在网上看它的照片,也是这个印象:一片黄土上布满了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山,说它像《星球大战》里那些外星球的地貌一点都不夸大,至于绿色生命,在照片里可是难得看到。从我们住宿的城市 Rapid City 开车过去,尽管一路上都是铺满黄花的美丽草原,我还是想象着那一块荒芜、怪异的坏地

但是——为什么要旅行?就为了那个但是,不然的话看照片看视频就行了——今年的坏地很特别:长了齐膝深的草,开了数不清的花。就连最最最荒芜的山谷,也有绿茵装点,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它的山形地貌让人觉得到了外星球,可那些茂盛的花草又像童话里神仙住的地方,这两个概念很难调和,却在坏地奇妙地合二为一了。想到沈从文在给张兆和的情书中说,他爱的是“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可见在什么时候遇到是很关键的。人有最美的年龄,风景也有最好的天时。我们这次和坏地公园在它最美丽最特别的时刻不期而遇,除了惊叹,更要感谢好运气。今年春天的雨水特别多,才有了七月底铺天盖地的苜蓿花。

坏地公园有三大块,其中最方便游人进去的是北边的一块,靠近州际高速I-90。公园里特地修了一条和I-90平行的路,不停车看景的话,开一趟只要一个多小时。我们是中午到的,想逗留到黄昏,有的是时间,所以就来回慢慢地开了两次:先是从西向东到访客中心,在周边走了点路,吃了顿汉堡,又从东向西,最后看到日落才离开。

这一段路穿过70公里景区,两边都是奇峰,有的在地面上,有的在盆地中,远的近的,高低错落。您要是图舒服,就在车里看看景也不错;要是喜欢出汗,那也是机会多多,一路上有停车的地方,有很多步道上山或者下谷,走几个小时绝对没问题。这里除了真正的坏地,还有绿茵茵的草甸子,而我最喜欢看的是二者的交错地,山石嵌在草上,草长在石边。山石多彩,一条条的色带代表着不同的地质年代,老的扛着新的,最古老的是三亿年前的火山灰形成的石层。这曾经的一片平原,被亿万年的风蚀水侵雕刻成现在的凹凸有致。如今的山形仍然在缓慢地变化,据说每年平均矮掉一寸。按照这个速度,再过500000年,它们就要集体消失了。

去坏地公园,最好带足干粮,尤其是如果您要在那里步行的话。那地方的餐馆本来就少,营业时间又短,你饿的时候它们可不一定开门。公园里倒是适合野餐:找个山阴处坐下,想象您到了月球上,吃着从地球带来的三明治和葡萄,很酷噢!

坏地公园里也有露营地。我小儿子大学毕业那年,和一个朋友自驾游半个月,第一站就在坏地露营。那是他俩第一次自己搭帐篷,刚搭了一半突然下起了暴雨。要到车里躲雨,却找不到车钥匙,原来是手忙脚乱中把车钥匙锁在车里了。想打电话找开锁的,发现手机也锁在车里。幸亏住隔壁帐篷的一家人好心肠,看到他俩的狼狈样,招呼他们过去躲雨吃饭,又把手机借给他们打电话求救。结果当地AAA的人摸黑找到他们,帮着开了锁,才算平安过了那一夜。这成了他俩一段忘不了的经历,哈!

不毛之地也有绿茵
齐膝的绿草,数不清的苜宿花


看着像一堆烂泥,其实很坚硬


层层叠叠的城堡


小两口选了个好地方野餐


















出点汗就能爬上去





这里是“土拨鼠城”,佈满它们的洞穴

野牛的脸黑得看不出眼睛在哪里

山石嵌在草里,草长到石缝中

对面的平顶山叫“干草山”。它像孤岛,没法让牛羊上去吃草。只好把草割下,运出来当饲料。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