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使我们有人性》(4):野生动物



(本文图片均转自互联网。感谢原作者!)

也许是因为人类的祖先曾经和野生动物“共舞”吧,无论是《国家地理》的精美图文,还是“发现”频道的动物节目,都让我们着迷:猩猩的聪明,虎豹的快捷,大象的从容,企鹅的憨态,海豚的嬉戏,熊猫的慵懒,斑马的炫目,棕熊的彪悍,有趣的野生动物,仿佛唤醒了我们对远古时代的集体的记忆。



在这些探索动物世界秘密的野外工作者中,不乏自闭症患者。他们虽然不善于和人相处,却喜欢和动物打交道,长年累月地观察研究动物;他们往往比常人更加耐得住寂寞、更加专注;坦普.葛兰丁就是其中的一位。长期的野外工作经验,让她对动物的行为有着更直觉的理解,更能从数据中找到潜在的规律。在《动物使我们有人性》一书中,葛兰丁详细地介绍了从事野外研究的重要性。



您也许知道英国女子珍.古德(Jean Goodall)在非洲观察研究黑猩猩的事。她以细致的观察,推翻了科学界对黑猩猩的两大误会:一是“只有人类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因为黑猩猩也能;二是“黑猩猩只吃素”,其实它们饿了啥都吃。珍.古德还发现,表面举止温和的黑猩猩具有侵略性,会制造“武器”、采用集体战术猎食小动物,还会对同类施暴,包括“猩猩吃猩猩”。她的发现,在实验室里、动物园里都是不可能得到的,因为在这些人工环境中的黑猩猩已经没有必要为了食物或者“占山头”去“侵略”了。

黑猩猩

科学家们一直相信黑猩猩的认知能力不如人类,直到野外研究者Matsuzawa博士发现它们能记住几百种植物有什么不同、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生长结果、有什么用途,和人类的植物学家可有一拼呢!而在实验室的环境下,猩猩的这种认知能力也被忽视了。

黑猩猩

我们的世界越来越“虚拟化”;很多从前依靠野外观察所做的研究,如今搬到了实验室、动物园,甚至抽象成了数学公式,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但是,葛兰丁说,这些都不能代替野外的实地考察,因为假如你不知道动物在自然环境的行为,就不能设计出实验室里的模拟环境,也就不能真正地了解它们。好的研究结果,是把野外考察和实验室工作、理论研究结合起来,根据实地观察得到启发,再精心设计出实验来证实的。脱离了实际基础,再好的数学技巧也发挥不了作用。

海豚

因为出色的野外观察,我们对于海豚和鲸鱼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海豚有它们复杂的大社会,会结帮成派,还会今天和你好、明天和他好。不但如此,帮派和帮派之间还会结成更大的联盟。海豚和鲸鱼也有“多元文化”,每个团体会有自己的“方言”、自己的吃食和游戏的传统。海豚的智力,远远超出了我们所知的鱼的智力;看到它们在水里吹泡泡的这段视频,咱是自叹不如啊! 它们不但能吹出各种花样的泡泡,还会顶着泡泡玩,为了不让别的海豚玩还会把泡泡毁掉。看上去它们为此可是练了功的呢!(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vUgirmqvds/

以前,科学家们以为只有人类会有意识地计划自己的生活。可是Nikola Clayton博士的研究证明了“西灌丛鸦”(Western Scrub Jay)那小小的脑瓜却能“未雨绸缪”:它们经历过几天没有食物的日子,接下去找到了食物就会藏起来备用;对于不同的食物,它们不但记得藏在哪里,而且知道先去吃容易腐烂的那些。有一种理论认为,鸟类对于自己经历的事件记得很牢;它们可能善于“感官记忆”;也就是说,它们可能记住了图像、味道、触觉、饥饿感等等,用这些图像组成了记忆。西方谚语说,“一张图抵得上一千个字”;可以想象这种感官记忆的效率有多高!

西灌丛鸦
野外观察对于动物的保护也是必不可少的。猎豹(Cheetah)属于珍稀动物;现存的猎豹基因极其相似,简直像是克隆出来的,说明它曾经遭到灭种,是从极少数幸存的猎豹繁殖而来。这种缺乏变种的基因使得猎豹在“物竞天择”中缺少竞争性,科学家们于是决定要帮助它们繁殖。可就像大熊猫一样,“收养所”里的母猎豹总是很难怀孕;无论管理员想什么办法,俩公母都情不投意不合。直到动物学家们发现在天然环境中,猎豹是“男女分居”的,而且必须有几只公豹候选,让母豹挑自己中意的“豹君”。有了这个知识,动物园开始把公豹和母豹分开养,避免它们彼此看腻了失去吸引力。只在交配的时候让它们到一起,而且让母豹和多只公豹“相亲”,人工繁殖猎豹才终于成功。

猎豹

大象,在我们眼中是温和的动物。可是近年来,非洲的象群成了问题:它们毁灭村庄,杀人,强奸其它的动物;其中小公象尤其暴力。究其原因,是多年来人们杀戮大象、攫取象牙的行为,造成的大象社会的瓦解。在自然界,小象是需要长辈教养的;可它们从小看到父辈被人类追杀,就像在战争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学会的就是以暴还暴。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教育小象做起。在肯尼亚,科学家们根据对野象群的观察,摸索出抚养小象的方法。他们收养了出生不久的孤儿小象,人工喂养,逐渐让它们接触温和的成年母象,最后让它们融入象群,放回野外。

杀象取牙
被杀的大象

非法猎取的象牙

人类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我们和所有的生物共享着地球。在生物链中,每一个物种都有它自己的位置和作用;也许我们人类还没有认识到它们的重要,但是假如我们糟蹋了这个环境,那时再想恢复,代价就大了。

但是,经济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说,亚洲人愿意为象牙出高价,非洲人想多挣钱,就去追杀大象。要想让他们不杀,除了立法和教育以外,最好能提供一些让他们挣钱的机会作为替代;动物观光业就是一例。如今,每年去非洲看野生动物的游客们,为当地人贡献了大量的资金,让他们有了谋生或者致富的可能,同时也保护了野生动物的繁衍。这是游客、当地百姓和动物的“三赢”啊!


风铃补充:

目前,国际公认的经济发展原则是兼顾3PPeoplePlanet, Profit (人、地球、和盈利)。也就是说,一个发展计划必须平衡人的需求、环境的保护、和经济上的可行。只盈利、却破坏了环境,不是好政策;同样,理想化地追求环保,而不顾经济上是不是能得益的事,也没人愿意去做;只有综合人类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发展,才能算成功。

保护野生动物是这样,保护其它自然资源又何尝不是呢?

(待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