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巴西(4):圣保罗(上)

1723年,圣保罗还是一个山坡上小小的贸易集市。那一年,巴西的第一个咖啡厂在这里开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全世界的咖啡有四分之一是巴西生产的,而圣保罗也发展成了世界第三大城市。

为了追溯这段短暂的历史,我和C坐地铁来到圣保罗的老城区 Centro。老城地处北部,如今是圣保罗的穷人区。低矮密集的房子,间或有睡在路旁的流浪人,时不时能闻到飘忽不定的尿臭味。也许因为是星期天,街上很安静,我们大概是这里少有的游人了。

老城有很多老树,不过树下的车却是相当地新:


巴西是彩色的国家。虽然是老建筑,也常常涂上鲜艳的色彩,或是画上壁画,增添了许多生气。人们看上去日子过得不紧不慢,自有一份悠闲。

从老城向南走几里路,就到了鲁兹(Luz)。鲁兹车站当年是运咖啡的火车站,如今成了地铁中转站。

鲁兹站里面保存得很好,有四层站台,设施很现代;上班的日子是很繁忙的。

从车站过街,是圣保罗最老的公园——鲁兹公园。当年在城区以外划出这样大的一个公园,据说很有争议;如今公园里古木参天,看来这是个很有远见的规划。鲁兹公园白天有警察巡逻,晚上六点锁门。

树木繁茂的鲁兹公园
很有风格的亭子
这对夫妇带着两个小女孩在公园玩,孩子们吹泡泡,妈妈也吹。老公忙着拍照,不亦乐乎。

鲁兹公园的邻居,是“皮那可太卡”美术馆(Pinacoteca do Estado)。这是圣保罗最早的砖墙建筑,在那以前只有木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巴西树多,当然是木房子多。在圣保罗,砖房的出现比火车还要晚。

从美术馆外面的墙上的壁画就可以看到巴西艺术的特点:色彩鲜艳,风格粗旷,原生而充满了活力。

十几年前,美术馆内部改建,拆掉了不少隔墙,把屋顶换成玻璃,使得这座老建筑充满了自然光。馆内陈列的是巴西艺术家的作品。可惜我看不懂葡萄牙语说明,只能一知半解。

下一个目标是“市场”, Mercado Municipal。圣保罗的街道布局完全没有章法,想在哪儿分个岔道就分了,外地人很容易迷路。这次好运气,碰到一对讲英文的夫妇也要去市场附近,带着我们走了一段。市场附近有一条“25街”,满是商店,卖的都是“中国制造”的商品,特别是各种包包。我不明白干嘛需要这么多的包店。

Mercado Municipal是个大卖场。一楼卖的是生鲜蔬果、肉类、佐料,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看得我眼花缭乱;还不断有人拿削好的水果让我们品尝,价格和美国差不多。我和C走了一上午,又渴又热,这会儿真是想坐下来吃午饭了。 

巴西天气热,有腌鱼腌肉的传统
二楼是各式餐厅、酒吧,熙熙攘攘,但是忙而不乱。我们选了一家巴西风味的,要了清凉的果汁。C的选择是巴西咸水牛肉三明治,我吃的是包着鱼馅的炸饼。

吃饱喝足,接着逛。顶着大太阳走了三十分钟上坡路,就看到了大教堂。大教堂和我的年纪差不多,它的前身是个小教堂,圣保罗建城时候就有了。巴西有80%的人口信奉天主教,不过我一路上见到的教堂并不多。
这个年轻人是朝拜者,还是流浪汉?

我喜欢这个广场上高大的树,像祈求的手臂伸向天空。树下的阴凉,吸引了很多散步的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