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欣赏(21)穆索尔斯基和《波里斯.戈杜诺夫》


格林卡逝世后,在彼得堡有五个业余音乐家,打出了俄国民族音乐的旗号,自称五人强力集团。其中包括我们所熟知的穆索尔斯基(交响诗“荒山之夜”),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野蜂飞舞”)和鲍罗丁(交响诗“在中亚西亚草原上”)。他们五人都没有受过专业音乐教育,却敢和同在彼得堡的德国音乐学院派抗衡。


穆索尔斯基(Modest Mussorgsky1839-1881年)年轻时是个禁卫军军官,后来到交通部任职。他平生最喜欢喝酒,因为酗酒在42岁时英年早逝。《波里斯.戈东诺夫(Boris Godunov》是他根据普希金的剧作改编作曲而成的歌剧。在他死后,里姆斯基又作了两次修改,使这部歌剧臻于完善,成为19世纪俄国音乐的顶峰之作。



莫杰斯特.穆索尔斯基(1839-1881年)


这是一部政治历史剧。17世纪初,波里斯.戈杜诺夫谋害了合法皇位继承人德米特里,自己篡位当了沙皇。虽然当上了沙皇,他的内心却一直充满了恐惧,怕自己犯下的罪会招来报应。当时有一个年轻的僧侣,得到波兰贵族的支持,冒充死去的德米特里,回俄罗斯夺取王位。俄国人不满波里斯的统治,纷纷倒戈追随假德米特里。波里斯毫无办法,悔恨交加,几近疯狂,在他死前传位给年幼的儿子。接着,假德米特里夺走了王位,成了新沙皇。


穆索尔斯基出身贫苦,是最为同情俄国农奴的音乐家。他在这部歌剧里,表现了俄国老百姓那种虽然惧怕强权独裁的沙皇、却更怕没有这样一个沙皇的心理;俄国历史上,只有在强权的沙皇统治下国家才得以平安,否则总是被外族侵入。不幸的是,在穆索尔斯基写这部歌剧之后的俄国历史,继续证明了这样的现象。政权的交替,包括列宁斯大林时代,都没有改变强权独裁的本质。



1874年首演,波利斯登基场景设计


《波里斯.戈杜诺夫》在网上也有全本视频,而且带字幕。有兴趣的朋友可看http://www.youtube.com/watch?v=1roqjdKTNfE&feature=related

国内链接:

http://www.56.com/u34/v_NjMxODA1OTE.html (序幕、第一幕,带中文字幕)

v.youku.com/v_show/id_XMzcwMjQ1MTg0.html(全剧,无中文字幕)



这里照例介绍几个片段:


开场后15分钟,是波里斯登基的场面。在众人的欢呼下,波里斯出场,用浑厚的男低音祈求长治久安。即使在这个时刻,他的内心也有着恐惧:


国内链接:http://www.56.com/u34/v_NjMxODA1OTE.html(第19-27分钟)



第一幕中,流浪的僧人Vaarlam 回忆伊凡大帝攻打喀山城,唱了这样一段:


国内链接:http://www.56.com/u34/v_NjMxODA1OTE.html (第55-58分钟)


与格林卡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中卡拉夫唱的那段带意大利喜歌剧风格的回旋曲相比,这一首是地地道道的俄国味。



1898年的波利斯扮相


这出戏最感人的是结尾,青峰教授说要带着两盒面纸去看这一段。波里斯知道假德米特里即将攻下他的宫殿,把自己的幼子叫到身边,叮咛他要保护妹妹,做一个好沙皇。他无法解脱地看到自己杀死德米特里的幻象,追悔莫及,祈求着上帝的饶恕;他用最后几口气把王位让给儿子,然后撒手而去。



请欣赏:http://www.youtube.com/watch?v=eIpyEwWdlr8 (有英文字幕,但是1954年录音,质量不好)


我更喜欢这个视频,可惜没有字幕:http://www.youtube.com/watch?v=rp01I_ky2Fc


国内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Q4ODA2Njg0.html(可惜没有中文字幕)


《波里斯.戈杜诺夫》一气呵成,宣叙调、咏叹调之间衔接得天衣无缝,音乐连贯而富于表现力。它之于俄国,就像威尔第的《奥赛罗》之于意大利,比才的《卡门》之于法国,都达到了歌剧艺术的巅峰,让后人难以超越。




(本文根据Robert Greenberg 教授的讲座《How to Listen to and Understand Opera》翻译写成。图片均转自互联网,鸣谢!)



(未完待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