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塞翁失马”

三年前,大儿子申请大学,要写一篇短文;题目是“讲述你经历过的一次挫折;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在美国,申请大学的作文很重要。学校要从作文中评估孩子的为人和潜力,帮助决定是不是录取。这样的作文要孩子们自己写,别人最多只能提些建议。儿子写好以后,我问他能不能让妈妈看看;他犹豫了半天,同意了。
儿子的作文,写的是我这当妈的完全没有想到的一段心路历程。
从幼儿园起,儿子上的是一家私立“Montessori”学校;那里用的是东欧一个名叫Montessori 的人发明的方法,对于开发幼儿智力很有一套,不过学费昂贵。在那儿上完小学一年级以后,我和先生决定把他转到我们学区的公立小学上二年级。
过了一个星期,收到他班主任的约请,去学校讨论儿子的学业。老师是个中年妇女,非常和气。她说看了儿子做的作业,觉得他早就学会了二年级的功课,坐在课堂里是浪费时间。我和先生问她:可不可以让儿子跳一级,直接上三年级?老师说行啊,让他在三年级插班一个星期试试看吧。接下去的几天,学校的社会工作者在他的教室里观察,得出的结论是他的心智能适应,跳级应该不成问题。
儿子的作文就从这里开始。他走进三年级的教室,看到的全是比他大的生面孔;他因为近视,戴着眼镜,成了同学们嘴里的“书呆子”, 在操场上被欺负;更加“滑铁卢”的,是他有一天上课憋着尿,不好意思请假上洗手间,结果湿了裤子,被同学们笑话。 他从此觉得丢份,不愿意参加学校的社交活动…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进高中。
我读着,心里隐隐作痛。儿子从来没对我们说过这些事。他在学校一直是全优生,也有几个好朋友,还在校队踢足球,只是学生组织的派对、舞会他从来没有兴趣参加。我一直以为他是遗传了我先生的内向性格,不喜欢热闹、扎堆,也就没勉强他;这时才知道他的内心深处另有原因。怪不得他那么坚决地要把眼镜换成隐形的,原来是怕人说他“书呆子”。在美国,“书呆子”可不是什么褒义词,而是众人取笑的对象。
接下去,高中第一年的暑假,儿子去芝加哥西北大学上了三个星期的夏令营。住校,修一门课,交了一群朋友,受到新伙伴们的喜爱;那里没人知道他小时候的“糗事”,他忽然感到自己终于摆脱了多年的“包袱”,豁然开朗,意识到自己以前的封闭是多么可笑和不值,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理由自卑。从此,他变得开放、自信;那个夏令营,是他成长路上的转折点。
这个转折,同样没有被我这当母亲的看到。我可真是“后知后觉”啊!
儿子最后写道,因为这段经历,他很理解受伤害的感觉,敏感于心,对弱者也有着格外的同情。他看重善良的品质、真诚的友谊,和对弱者的关注,将追求社会公正的理想。
读完了儿子的作文,我感到内疚。儿子就在身边,这样的事我却没有察觉,是不是太粗心了?可是又一想,假如我知道他受了委屈,出面为他说话,其实还不如让他经过自己的体验,克服自卑的情绪来得有效。为人父母,不必怕孩子们受挫折。我们能够教孩子们的其实很有限;他们更需要从实际的生活中学习与锻炼。一帆风顺的成长,不见得对孩子的将来有多大的好处。倒是吃过亏,有过挫折的经历,可以让孩子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让他们更有人性、理性、和韧性,更能对付未来的困难和挑战。
儿子跳级本来不是坏事,却阴错阳差地让他陷入自卑;长期的自卑当然不好,可是一旦走出这种心态,又让他重建自信,而且格外懂得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重要。“塞翁失马,安知祸福”—— 我们的老祖宗深知这种辩证。
大儿子如今读大三,是个成熟而乐观的青年了。我们没再提起过他的“滑铁卢”,不过我相信,他会一直记着自己从中得到的教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