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职场领路人(2): 师傅

除了我,L又在他的母校物色到几个即将出炉的博士。不过在他们到来之前,我是L唯一的“弟子”,他到哪儿都带上我;倒不是要我拎包——他常常为我开门,说是“女士优先”,让我很不好意思—— 而是带着我做事长见识。

L比我年长十多岁,是个菲律宾华裔,老家在福建;不过他的个头很高,肩膀很宽,看上去一点也不像福建人。幼年时他的父母带着全家,改名换姓去了菲律宾。60年代他来美国求学,从UC伯克利机械系拿到博士学位后,被公司的研究所录用。我见到L的时候,他刚从研究所调到开发部两年多。
他的级别,在公司的技术人员中差不多到顶了。L直接向我们部门的大主管报告,平时做的工作,也完全由他自己“设计”。我因此跟着他去了各种各样的地方,见了各种各样的人,包括负责开发不同款式汽车的总工程师,各设计开发部门的主管,汽车装配厂的工人和工程师,试车场的实验室技术员,到公司找合作项目的大学教授,汽车零件厂家的质量管理员,等等。他通常是挑一个重要的质量问题,了解情况,诊断出问题的症结,然后找出解决的办法,教给别人实施,直到问题解决。
听上去这是个技术活,其实远远不止。凭L的机械工程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发现和诊断问题都挺准。可要想说服别人,得到各级管理人员和工程师的支持,却是艰巨的“攻心战”。按照传统的管理方法,产品的质量问题是靠生产线的控制和产品的检验来解决的,没设计人员什么事儿。出了问题,大家往往是手指着厂里的工人:“你们没造好,是你们的责任。”而稳健设计突破了这个传统的思维方式,要从设计上优化;可又不同于一般的优化,还得考虑制造和使用中的不定因素,得用到统计学的知识。对于工程师们,加工误差是工厂的事,这个观念根深蒂固。如今L告诉他们,这也是他们的事儿,他们应该选择另外一种设计,让生产误差不至于引起质量问题。这就不单是技术上的改变了,得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再加上公司的文化是“防火的人显不出功劳,救火的人才是英雄”,稳健设计的推广就更不容易了。如果出了问题,你到生产线上把它解决了,人人都夸你;可是如果你看到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告诉人们应该如何预防,别人八成不领情,因为他还没看到后果,没有那个危机感。这也是我们工作的阻力。
我最佩服L的,就是他改变别人观点的本事。他很善于交流,包括与各种人的交流。我们公司的总工程师,其实不是个技术职位,而是个管理职位;他们通常学历并不很高,大学毕业吧,但是负责一款车的开发、生产,责任大,手上的财政预算也大,重要的决定由他们作。和他们谈的时候,L从不用高深的术语,而是用高中生就能懂的道理来解释技术问题,同时强调稳健设计的好处,比如成本低、质量高、客户会更满意、市场会更欢迎等等,争取他们在人力物力上的支持。 到了工厂,和装配线上的工人们交谈时,L除了用浅显的例子来解释他的想法,还常常会采纳工人们的意见。他和工人们在一起的时候,你看不出来是谁在“教”谁。只有和技术人员交流的时候,L才使用技术语言;而且也是深入浅出,从不故弄玄虚。
L尊重别人,善于观察别人,读懂别人的心理。他会根据对方说的话和表情、动作这些肢体语言,推测对方的立场,决定自己应该如何去说服对方。无论和谁对话,他都是平等相待,与人为善,从不居高临下。他走到哪里都能交朋友,别人尊重他,却不会敬而远之,而是把他当作良师益友来亲近。性格的魅力,使他很有说服力;别人喜欢和他合作,愿意听他的指导。
对于我们这些“弟子”,L不像个主管却像个教授。他想让我们做什么,并不直说。而是先和我们聊天讨论,说有个什么问题,挺有意思,挺有挑战,他觉得可以如何解决等等,引起我们思考的兴趣。然后再问“你想不想做这个课题啊?”到了那会儿,我们多半会说“想!”假如我们没答应,也会告诉他不答应的理由;过一天他又会来找我们,修改了他的想法,看能不能说服我们。我们几个弟子,就这么被他“宠”坏了;后来遇到不那么“民主”的老板,都很想念L
第一代华人移民从小没在美国长大,说英语一般都有“乡土气”,“中国英语”的口音很重。很多华人把交流的困难归咎于自己英语不好。L的英语也有很重的口音,但是他与人交流从来不是问题。他说有一个演讲专家曾经告诉他,有口音不一定是坏事;独特的口音也许会让别人的印象更深呢!关键在于有没有道理、表达得是不是清楚。英语不好,就别呱呱呱地乱讲,要想好了再讲,言之有物、有理。“宁愿想得比讲得快,不要讲得比想得快。”有次公司开大会,一个口齿特别利落的美国人滔滔不绝地演说,半道上张口结舌,接不下去了,自己也忍不住笑了场。L的评论就是:“他的嘴比大脑动得快!”
我们那时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靠几个人是不能都做的。L教我们如何选择课题。先问自己两个问题:做这个课题难度高不高?收益大不大?难度高但收益大的课题,要花很多精力,但是做好了能解决大问题,L把这样的课题比作有大志的“雄鹰”;难度不高但是收益大的,好像“奶牛”;难度高、做成了收益并不大的,是傻傻的火鸡;而不难做、可做出来没啥收益的,就像无事忙的狗了。他建议我们多做“奶牛”,也可以做一个“雄鹰”。重要的是别去做火鸡!
L的这张形象之极的图,传遍了办公室,大家边笑边说好,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所幸的是,对于自己的课题,我一直有选择的余地;这“选题图”可是没少用,呵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