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摇篮到摇篮”



旧轮胎雕塑

两三年前,公司接待了一个从中国来的考察团,我被临时抓差,去当了一天翻译。客人们除了中国立法部门的,还有环境保护组织的代表,考察的内容是废旧汽车的回收。

早晨先开会。中方来了七、八个人,中年、青年的都有。公司环保部门的人给他们介绍我们在设计、制造汽车的过程中是怎么做的。他虽是老美,讲稿事先已经翻译成中文,客人们也多少懂一些英语,需要当场口译的并不多。我跟着听听,也长了一回见识。

美国汽车厂家对回收、环保的贡献有三个方面:

其一是尽量在设计汽车的时候选用可回收的原材料,并且尽量设计得便于拆解、回收;汽车的车身是金属的,当然可以回收;但内装修的材料就多种多样了。就拿塑料来说,有的可以回收,有的就不行;用啥不用啥大有讲究。那些供应材料、零部件的厂家会和汽车公司合作,开发对环保有利的产品。

用回收轮胎做的桌椅

其二是对旧车拆解、破碎的厂家提供技术指导,包括说明书。这就是说,在设计汽车时也要设计它的回收步骤。用环保的术语来形容,这叫摇篮到坟墓,都要考虑好。当然,大多数汽车零部件已经造了好多年,它们的回收方法也已经很成熟,如今只要考虑新技术、新材料如何回收就可以了。比如电动汽车的锂电池受高温时会爆炸,它们的回收和一般的铅酸电池不同,需要考虑安全性。我们公司的电动汽车还没投产时,就开始解决将来电池报废回收的问题了。客人们说,中国当时只回收铅酸电池,回收电动汽车电池的事还完全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呢。

其三是在自己的工厂和设施争取100%垃圾回收。比如我们公司在上海的三处设施,都已经做到零垃圾,不需要埋到垃圾场了。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尚且不容易,更不用说每天生产几百上千辆车的工厂,或是有几千人工作的办公楼了。

让中方特别感兴趣的是法律问题。这些管立法的客人们几次三番地提问:你们这么做,是因为有这方面的法律吗?”“美国有什么样的法规?出乎他们的意外,美国没有专门针对汽车回收的法规。环保法规定的是有害材料(Hazardous Material的回收。比如说,水银流到垃圾场,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属于有害材料;所以美国法律禁止把水银排入自然环境,无论它是用在汽车灯上还是温度计里。

同样,美国政府也没有立法要求汽车选用可回收的材料。汽车厂家做这一切是自发自愿的,原因是这么做既能盈利,也是对社会负责任。美国环保的推进和商业盈利是并行的;他们相信只有能盈利的事,人们才会持久地做下去。这一点让我们的中国客人很惊讶,他们说欧洲和日本对汽车回收都有严格的法律和规定。也许欧洲和日本的绿色运动更厉害吧?

接下去是陪客人们参观本地的两个汽车回收场。它们不属于汽车公司,有专业的回收经营执照,受政府的监督。

二手零部件

第一家回收零部件。运到这里来的大部分是出事撞坏的车,上面还有很多的零部件可用,有些还很新。它们被拆下来以后,经过检验证明是好的,然后按照型号、车号一件件输入计算机登记注册,整整齐齐地放到货架上,作为二手货供人们选购。二手货比新部件便宜得多,是修车人的好朋友。(从前我还是穷学生的时候,开的老车坏了,就跟着男生们去旧车场找替补品。偶尔会看到一辆黑色的车,却装了一扇绿色的门,明显是从旧车场找来的。) 为了防止以旧充新,大的零部件都有履历,说明它的来龙去脉。比如汽车发动机,每一台都铸有编号,从计算机上可以查出它的历史,这样就不容易被人假冒新货了。

亲眼看到这样严格的管理,客人们大为感慨,又不太相信。他们再三询问这些零件会不会被买去冒充新零件,装到新车上。拆车场的人告诉他们,汽车厂家很看重自己的声誉,一般不会作假。再说如果他们把这些零部件提供给汽车厂家的话,一旦查出来,那他们不但会被罚款,连营业执照也危险了。客人们听了点头又摇头,说这在中国做起来是太难了,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最后看的是破碎回收场,在底特律老城区,周围没什么民房。回收场极大,总有几十亩地,耸立着几层楼高的破碎机。场地上堆着废旧汽车,家电、家具、和各式各样的金属零碎。报废的汽车首先是拆解,把还能用的零部件和轮胎拆卸下来,作为二手货出售;然后将对环境有害的东西如空调氟利昂、电池、含水银的开关拆下,专门回收;汽车里剩余的汽油、各种润滑油、车闸液、冷却液、防冻液也都一样样吸出来,集中处理;再用吊车把车体放上传送带,送进破碎机的大嘴里,碎了再吐出来,把其中的钢铁和有色金属分离,最后的粉粒才作为填埋料,埋入垃圾场。

破碎后的车体

汽车雕塑

如今的美国汽车,其重量的84%都可以回收,“投生”为新产品,这叫从摇篮到摇篮。而对剩下的16%,“从摇篮到墓地”都设计好了,不让它们污染环境,只是那“墓地”还要占地方。也许有一天,连那“墓地”也不必要了,能百分之百地进“摇篮”。

中方客人们的观念挺开放,也挺有见识。来美国之前,他们在日本和欧洲已经参观过汽车拆解、破碎厂,说是大同小异。谈起国内的行情,他们说国内的汽车公司只管造车,不考虑将来回收的问题。而且制造业和回收业之间毫无合作关系,这和美国由政府鼓励、民间合作的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高兴的是,客人们说回去以后要促进类似的合作。中国怎么才能把这件事做好,得看他们的了。

那是两三年前的状况,也许如今已经有了进展。中国现在的汽车产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假如不好好回收,那么多的垃圾,要把人挤得没处住了


(本文照片均转自互联网。鸣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