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听途说”



上班的日子,每天早晨盼着的第一件事,是和书的“约会”。吃了简单的早餐,冲一杯咖啡带着上车,打开音响,就开始放我的CD书。无论是人物传记、回忆录、科普知识,还是历史小说、音乐讲座,我都听得津津有味;心情像轻车熟路上迎面而来的朝阳,明亮舒展。

不由得想到“道听途说”的成语 —— 讲书的是“途说”,我是“道听”,十分贴切;中文真是一种非常柔性的语言,时时可以拿来赋予新意。



开始这种样的“约会”,是源于我的性急。本地居住分散,我每天要花一个半小时在上下班的路上,总觉得这时间太浪费了;如果遇到塞车,就更加耐不住。后来找到了一个好办法,去公共图书馆借CD书(books on CD)来“道听”。从此不太在意塞车,而且一年年下来,居然听了许多书。
我的读书听书,和吃饭一样,属于广谱杂食。内容大多与自己的专业无关,只要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文笔不错就行。也许上一本是癌症研究的进展,下一本是金融危机的解读,再下一本是罗马亚历山大大帝的传记。年轻时喜欢小说散文;随着年龄渐长,对虚构的故事兴趣大减,倒是写实性、知识性的书,对我很有吸引力。我觉得《纽约时报》优秀书籍排行榜上的,都值得一读;不过要找到CD版。
幸好,我住的城市有很不错的公共图书馆;除了传统的印刷出版物,还收藏了大量的音响书、电子书和DVD。许多经典文学名著都有CD版;还有著名学者教课的音响CD,包括音乐、历史、文学、经济学、社会学、数学、哲学、宗教、生物学等等,包罗万象。只要不是冷门的书,一般都能找到。即便图书馆没有的,也可以从别的图书馆调来。图书馆的经费,是本市居民缴纳的房产税的一部分。这么好的资源,不用岂不可惜?
选择CD书,不但要写得好,而且要说得好,听着才带劲。幸运的是,绝大多数的朗读者都是高手。他们对原著的理解透彻,又善于表达,抑扬顿挫,有声有色,类似中国的“说书”。听他们“途说”,实在是一种享受。况且 “近朱者赤”,我暗地里还抱着一线希望,想让自己的英语能跟着受惠,少一点荒腔走调。
书海无涯,正如人类智慧的无涯。想到还有不知多少书没有读过,令我感叹人生的有限。而这有限的人生,也因为有了书而更加丰富多彩。
——————————
读了好书,自然想和朋友们分享。一直想在博客里介绍我喜欢的书,不过评介英文书籍不免要作一些翻译,比较费时;所以只能挑一些大家很想了解的来介绍。 对于已经或即将有中译本的好书如《乔布斯传》,我这里就跳过了。下面是我觉得值得介绍、且没有中文版的几本,希望听听大家的意见,您对哪些更有兴趣:

  1. 《回旋镖:在“新第三世界”旅行》Boomerang : travels in the new Third World / Michael Lewis )作者对金融投资系统的运作有深刻的了解。这本书以游记的形式写成,帮助读者了解欧洲目前的金融危机的成因、美国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危机以及应对策略,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好书。书中提供了冰岛、希腊、爱尔兰、德国、及美国加州几面镜子,值得中国也照一照自己。
  2. 《家:回忆我的早年》Home : a memoir of my early years / Julie Andrews)作者是电影《音乐之声》女主角的扮演者朱莉.安德鲁斯。这是一本很感人的回忆录,记叙了她坎坷的成长经历和不寻常的家,且从侧面写了百老汇歌舞剧的历史
  3. 《你在乎别人怎么想?》What do you care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further adventures of a curious character / Richard P. Feynman )作者是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已故的理查德.费曼教授。本书包括他的半自传式的回忆文章,和他对科学、教育的看法
  4. 《永生的细胞》The immortal life of Henrietta Lacks / Rebecca Skloot)本书介绍的是癌症研究史上一位鲜为人知、但又做出了很大贡献的黑人女性。她的癌症细胞在试管内成为“不朽”,为全世界无数的实验室提供了试验样品。但是她的后人,居然对此一无所知,直到一位坚持不懈的女作者解开了谜底。这个曲折的故事,折射了美国种族矛盾的历史,和近年来医学伦理的发展
  5. 《坚不可摧:二次大战中幸存、坚韧、和救赎的故事》 Unbroken: a World War II story of survival, resilience, and redemption / Laura Hillenbrand)这是一本非常感人的传记。主人公曾经被看好能在奥运会夺冠;美国参战时,他成了飞行员。在一次任务中,飞机失事,他和同伴靠着简陋的救生艇,在海上幸存了两个月,居然从夏威夷漂到日本;被日军俘虏后,他经受了更加非人的残酷待遇。战后,他经过种种挫折,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宽恕了他的仇敌,参加了慈善事业。
  6. 《发明同义词/反义词词典的人》The man who made lists: love, death, madness, and the creation of Roget's Thesaurus / Joshua Kendall)。罗杰(1779-1869)是个多才多艺的英国人,一生有许多发明创造。不过影响最深远的,是他的英文同义词/反义词词典。如果您用英文写作,就会知道这样的词典多么实用。如今,这词典已经被微软放到了WORD软件里。罗杰的生平,读来很有意思。
  7. 《精神病的诊断问卷:审视“疯狂业”》The psychopath test: a journey through the madness industry / Jon Ronson作者是一个记者,对如何诊断精神病很有兴趣。精神病不像其它疾病,不是验血、拍片子就能确诊的,基本上 没有客观的指标可以衡量。尤其是有一些“反社会”的精神病人,平时很正常,发病的时候却能杀人。目前的诊断方法,是由权威机构列出几十条症状,根据对病人 的观察或病人的言行,看这几十条症状中有多少符合。若总数超过一定的比例就算确诊。作者认识了一些自认没病的精神病人,发现这种诊断工具容易误诊。记者又 找到了一些符合多条症状的“正常人”,他们可能在掌管着大公司,或是在华尔街做投资。这些人的冷酷无情,几近于“反社会”精神病人。“正常”与“疯狂”的 界限,真的可以用这些“诊断问卷”来确定吗?

思念



她三十几岁时,终于决定要做母亲。 

她和丈夫两地生活已经多年,先是在不同的城市留学读学位,后来她又到
D城工作,劳燕分飞,聚少散多。那一年觉得生儿育女的事不能再拖延了,一心准备当妈妈。几个月以后,化验单证实了“做人”的成功,夫妇俩的喜悦是不言而喻了。他们满怀憧憬,期待着一个小生命的到来。 

工作需要,她常常出差去工厂。这次虽然怀孕,她也没当回事,还是照样去了。可是回到家,却有了流产先兆。医生嘱咐她在家休息两个星期。渐渐地,流产先兆消失,孕期也过了三个月,她的心踏实了,就又回去上班。谁知赶上办公室搬家,装箱、整理,忙了一通。第二天一早,她发现自己流产了。 

她的心一下子沉到了底。朋友开车把她送到医院急诊室,她怀着一线希望,期盼着医生告诉她“孩子还有救”。可听到的却是:“很抱歉,胎儿已经死了。”她的眼泪无声地浸湿了枕头。  

医生安慰她:流产往往是因为胎儿发育不健全,属于自然淘汰;这和她出差、装箱都没有关系。她懂;但是她固执地相信,是自己不小心失去了这个小生命,这个得来不易的小生命。  

她给丈夫打电话,告诉他这个不幸的消息。“要我来陪你吗?”他问。“不用了。”她太自信,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坚强。  

那一年的早春,下了一场又一场雨。窗外,滴滴嗒嗒,无边无际。窗内,她的泪水像雨一样,流了擦,擦了流。她思念着遥远的家乡,思念着那个转瞬即逝的小生命。 

 ……

多少年过去了。每年的母亲节,除了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一天,她也还思念着那个无缘相见的孩子。

孩子,虽然无缘相见,你却给了她珍贵的礼物。  

你教给她母爱。看到无论谁家的孩子,都会触动她心里一块柔软的地方。她和天下所有母亲的心相通着,尤其是曾经失去孩子的母亲们。每天、每年,战争、天灾、暴力、饥饿,都在夺走无数的生命。她首先想到的是这些生命的母亲们:失去孩子的母亲们。她为她们心痛,为她们祈祷。  

你教给她坚韧。失去你的悲哀,在时光的流逝中淡去;渐渐地,她知道周围有许多母亲都曾经流过产。生活不因死亡而停顿。人说“女人头上长着一个忘字”,女人们会放下这样的痛苦,心甘情愿地继续“做人”。  

你教给她惜福。因为你,她见到了生命的脆弱。孩子是上天的恩赐,陪伴孩子们长大是缘分。你教她为别人孩子的成长高兴而不是嫉妒,你教她不去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相比而不满足。  

孩子,你让她成为更好的母亲。



& & & & & & & & & & & & & &

题外:

去年读到《纽约时报》上一位女外科医生写的文章。她怀孕两个月时,给一位重病人做肝脏移植手术。手术进行到一半,她忽然有了流产症状。因为肝脏移植的刻不容缓,她坚持着把手术做完。她的故事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胎儿保住了,7个月以后,她生下了一对健康的双胞胎女儿。

我很钦佩这位医生。在权衡医生的职责和母亲的职责时,她内心的矛盾是可想而知的。一个很坚强、很敬业的人才能作出她的选择。



暖冬



今年这里是暖冬。

往常一连几个月都化不了的雪,今年缩成吝啬的几寸,草地也没能盖住几天;往常零下几十度的寒冷,今年却像没耐心的孩子,打了几个照面就不见踪影了。坐在对面的同事说,她家院里的枫树,上个星期就开始滴枫糖汁,提前了一个月,让她措手不及,赶紧着在树干上钻洞收集枫糖;我呢,一直担心几棵宝贝梨树别开花太早,万一寒流再来,今年就结不成果了。天暖得让人不能信任,“冬就这么过了?别捉弄人哈!”

气候不寻常地暖,让我们这北国之城的居民们喜忧掺半。细菌、害虫、病毒,原本该在严冬死去,这下开春后的病虫害大概不会少。密西根的N个滑雪场,一定是严重亏本;而喜欢滑雪的人,也大失所望了;省了铲雪的劳作,腰背不灵的人一定松了口气;可学校没放过“雪假”,又不免让孩子们少了那份额外假期的兴奋。

我隔壁的办公桌,自从两年前搬来,一直是空着的;昨天来了一个小伙子短期工作,帮我们写计算机程序。他刚从印度一个温暖的地方来,从没见过雪。巧的是,今天上午忽然刮风下雪,窗外一片白茫茫。我对他说:“你瞧,这是为你下的呢!”主管也走过来,建议他出去转转,扔几个雪球;他只微笑着不作声。小伙子害羞,新来乍到,大概吃不准我们是调侃还是当真,呵呵!

以往,难得在冬天赶上暖和的日子,我们会说,“趁着暖和,享受吧!”

今年,难得赶上冷日子,我说,“趁着冷,享受吧!”逗得同事们大笑...



珍贵的纪念

几年前,我们班的大学同窗在母校聚会,纪念入学三十周年。正式聚会的那天,就在母校的宾馆吃饭;除了从各地赶到的昔日同窗们,还请了当年给我们上课的几位老师。  

老师当中的一位姓冷,教过我们“电机原理”。他在几位教授中算是最年轻的,高个子,四方脸,浓眉大眼,到现在走路还是挺直着腰板。冷老师见到我们,高兴地握着手,爽朗的笑声一如从前。  

大家寒暄以后,冷教授从包里拿出三个牛皮纸信封,说“给你们带了点礼物”;其中的一封是给我的。我好奇地打开,仔细一看,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信封里,是我当年写的一份实验报告,装订得整整齐齐;平整完好的纸页上,是我三十年前的笔迹。  

冷老师解释说,他当年留了这几份报告,是为了给后来的学生们当“范本”,让他们学我们的认真。后来他退了休,用不着了,就一直保存着,想等有机会还给我们。冷老师笑说,“完璧归赵,还给你们作纪念吧!”  

我这许多年,搬家无数次,行李减了又减,大学时代的东西已经荡然无存。我完全不记得有这样一份报告,更没想到冷老师会替我保存着,如今成了那难忘岁月的唯一纪念物。我心里充满了感动,他的这份礼物,对于远在海外的我,是多么珍贵!  

另外的两封,属于两个男同学,如今也在美国。其中的一位缺席,由我带回转寄给他。他收到以后,笑说“我们那时太土了,图都是手画的;现在女儿上大学,用计算机画的图,不知强多少倍了!”  

虽然“土”,这是咱大学时代的见证;更何况被老师细心地保存了那么多年,其中的心意,远非如今用计算机画的图可比啊!  

谢谢您,冷老师!
——————————————

写到这里,想拍两张“老报告”的照片来晒晒,却怎么也找不着了;不知被我藏到了哪里,等找到了再补吧。—— 早知如此,那会儿该留在老师那儿,呵呵! 

《 文风要素》

几年前,大儿子在考SAT和ACT (美国大学入学考试);我和他一起找参考资料时,发现了一本小书,《The Elements of Style》,暂且译成“文风要素”吧。说是“小书”,因为它只有6寸x 4寸,且不到100页;但却是一本经典之作。其中讲授的写作技巧,有一些只适用于英文,还有一些我想是各种语言通用的;这里着重介绍通用的部分。如果您对英文原书有兴趣,可以读电子版:http://www.bartleby.com/141/
 

《文风要素》有两位作者:小威廉.斯强克(Willian Strunk Jr.)和爱德华.怀特(Edward B. White)。斯强克(1869-1946)生前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英语教授,《文风要素》是他在1918年为学生们写的,当时在校园传遍,被大家亲昵地称为“那本小书”。斯强克教授去世后,他的学生怀特对本书作了增补,于1958年再版。怀特曾担任美国著名综合文化周刊《纽约人(The New Yorker)》的编辑,他也是脍炙人口的儿童小说《Charlotte's Web (夏洛特的网)》的作者。
本书共分五章:

I. 基本规则及其应用

这一章列出11 条英文语法规则,也给了不少例句,目的是让写作的人避免容易造成误解的“高级”语法错误。这里就不介绍了。

II. 作文的基本原则

1. 文章要有一个基本的结构。 作者一旦选定了结构,就应保持通篇的一致。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有意识地偏离。有些情况下可以想哪写哪,比如写情书时跟着情感走就很好。但是多数情况下,写文章以前要有通盘的计划。这和中国人说的画竹以前要“胸有成竹”是一个意思。
 

2. 让段落成为文章的单位。无论长短,每个段落应该能自成其意。
尽量使用主动语态。当然在有些情况下,被动语态更合适。在写技术论文时,尤其要注意这一条。很多人的论文充满了被动语态的句子,读起来沉闷,啰嗦。
 

3. 尽量用肯定式语句。
 


4. 选用确定、具体、实在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抓住读者。

5. 删去不必要的词句。这是本书的精华, 被人们反复引用。原文如下:

Vigorous writing is concise. A sentence should contain no unnecessary words, a paragraph no unnecessary sentences, for the same reason that a drawing should have no unnecessary lines, and a machine no unnecessary parts. This requires not that the writer make all sentences short, or avoid all detail and treat subjects only in outline, but that every word tell.


译文:

严谨的文章是简洁的。句子里没有不必要的字,段落里没有不必要的句子,一如图纸没有不必要的线条,机器没有不必要的零件。但这并不是要求作者只写短句,或是略去细节只写纲要;而是要求每一个字都表达着一定的意思,字字不可缺少。

按我的体验,这一条是最不容易做到的,但又很值得尝试,尤其是在文章的字数有限制的情况下。有朋友的孩子把申请美国大学的作文拿来问我的意见,多半的时候,我都觉得赘述太多,不够简洁。不重要的说了一堆,重要的、该说的反而没有篇幅说清楚了。

即便是字数不限,比如写自己的博文,我们也应该为读者着想,力求“字字不可缺少”,不去浪费读者的时间。况且如今并非按字数拿稿费,更没有罗嗦的理由了,呵呵。

诚然,做到这条远非一日之功。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试试,将自己不太满意的文章拿来做删改练习,看看效果如何。下面是英文的例子:

比较:

改前:His cousin, who is a member of the same firm...

改后:His cousin, a member of the same firm...


改前:the fact that he had not succeeded ...

改后:his failure ...
下面是我自己刚做的练习:

改前:

每次听圣桑的大提琴曲《天鹅》,都会被那凄美的旋律所感动,不由得想到同名芭蕾舞里天鹅离世的哀婉。然而,假如圣桑把鲑鱼的生命绝响谱成乐章,我相信一定也是传世之作,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改后:

每次听圣桑的大提琴曲《天鹅》,都被那凄美的旋律所感动,而联想到《天鹅之死》的哀婉。我相信,假如圣桑把鲑鱼的生命绝响谱成乐章,一定也会是震撼人心的传世之作。

其实,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建筑设计、绘画、和摄影。比如我们拍了N张类似的照片,何不自己先甄选一下,挑出最好的一张来呈给读者呢?须知看N张几乎一样的图,是引发“审美疲劳”的最佳方法!

7. 避免一联串的“散句”,最好把它们组织起来。

8. 相关的思想最好用相似的句型来表达。

9. 相关的词应排在一起。

10. 写结语时,时态要一致。

11. 将要强调的内容放在句末。


III. 有关文章形式的一些细节(略)

IV. 容易用错的词语(略)

V. 写出独特的风格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文为心声。文风在作家千锤百炼自己作品的过程中形成。本书提出一些建议供参考:

1. 让你自己退入背景,不要刻意营造你的风格。专注于传达思想,讲述故事,风格会自然而然地形成。

2. 用你感到自然的方法写作,只是不要以为自然就是完美。不要有意模仿他人的文风,也不要过分担心自己是不是在模仿他人。花时间去努力体会别人文章的好处,这样自己写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成了自己的风格而非简单的模仿。

3. 选择合适的文体,写前有所计划。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情感非常强烈的时侯,要把思想组织起来是不容易也不必要的。

4. 写作的重点是名词和动词,不是形容词和副词。如果名词和动词没用对,再好的形容词和副词都挽救不了。

5. 修改,或重写。文章是改出来的。就是最好的作家,他们的作品通常也经过多次修改。试用不同的写法。

6. 不要修饰过分,不要繁琐。

7. 不要浮夸。一句浮夸的话会使读者对通篇的可信度产生疑问。

8. 避免用very, rather, little, pretty 一类的修饰词。

9. 不要自我中心,无病呻吟。

10. 使用正统的拼写。

11. 略去不必要的解释。比如写对话时,不要老用“他说”,“她回答”,等等。直接用对话来讲故事。

12. 不要生造别扭的副词。

13. 写对话时,要让读者明白是谁在说话。

14. 避免华丽或生涩的词藻。能用“值十块钱的词”来描述的事,决不用“值二十块钱的词”。最佳的词语往往介于平淡无味与华丽堆砌之间, 需要作者仔细推敲。

15. 除非你有很好的耳朵,不要用方言写作。

16. 清晰。写文章是为了交流,清晰的表达有益于准确地传达思想。如果一个句子连自己都看不懂,最好重写。

17. 除非有人问你,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加到文章里。

18. 不要堆砌比喻。

19. 不要为了简练而说不清。

20. 除非不得已,避免使用外来语。

21. 初学写作时不要一味追求新奇。



文如其人。文章的风格来自心灵,不是靠几条规则能够定义的。风铃愿与朋友们共勉,怀着信心,带上语法、修辞的装备,去生活,去写作。

不完美的人生



我们景仰“人格的魅力”。待人接物的甜蜜、逆境挫折中的坚强、慷慨而富于同情的人性、乐观而潇洒的生活态度,谁要是拥有这样的人格,无论男女,都会像磁石一样有吸引力,成为别人的良师益友。
然而,富有魅力的人格是怎样形成的?除去先天的因素,什么样的人生体验能培养更完整的人格? 
英语中有这样一段励志格言:
May you have
enough happiness to make you sweet,
enough trials to make you strong,
enough sorrow to keep you human,
enough hope to make you happy.
译成中文,大意是:
愿你有
足够的幸福使你甜蜜,
足够的考验使你坚强,
足够的悲伤使你有人性,
足够的希望使你快乐。
我很喜欢这段格言,因为它说出了一个真谛:完整的人格,是由不完美的人生锻造而成的。 
拥有“完美的人生”是一般人的愿望,很少有人会盼着自己的人生不完美。然而,“完美的人生”不但不切实际,而且并不可取。
我们人类,有“将心比心”、“感同身受”的能力;一颗宽大博爱的心,往往是悲欢离合充盈的结果。从未经历过困境考验的人,脆弱的神经容易背叛最华美的理想;从未感受过仁爱幸福的人,苦涩的心容易流出最尖刻的嫉妒;从未拥有过希望期冀的人,悲观的泪水足以淹没所有的快乐;从未体验过忧患哀伤的人,冷漠的视线容易忽略别人的痛楚。 
如此,修身好比冶金:在时间的熔炉里,加入三分幸福,一分悲伤,两分考验,四分希望;历炼十分的人格,折射多彩的光谱,去照亮不完美的人生。

印象西湖

2009年深秋,我回国探亲,约了几位大学同窗去游苏杭。老友相聚,一路欢声笑语,亲切难忘。

那是我第一次去西湖。她的美丽让我着迷:一挪步、一转身,就是另一番风景、另一幅图画,忍不住频按快门。不过西湖之景已经有了无数经典的摄影;我那普通的相机,入门的技术,匆忙的行程,拍出的照片比明信片可差远了。结果只选了让我心动的几幅定格,加了题目,发到同学网站,任朋友们想象发挥,在“意”而不在“景”

远在新加坡的同窗葛君(http://weibo.com/kissingge),曾在杭州居住。他虽然和我们一样学了工科,却是自幼喜爱书画诗文,能写漂亮的文章。他见到我贴的照片,雅兴大发,即刻配了诗,被朋友们戏称为“命题之作”。这些“诗配画”,最后集成一册,作为贺岁的礼物送给了我的同窗们;虽然粗糙,却是一番心意。

这里选几幅和大家分享。征得葛君同意,将他的配诗一并贴出。

印象花港
 葛君诗:
鱼入花丛花弄影,相知相惜两相娱。
我虽非鱼思鱼乐,不期安居求意趣。


横波竖柳

葛君诗:
水涌横波岸竖柳,柔情交错网心头。
梦中记忆西湖里,流水明白月似钩。
 

刚与柔

葛君诗:
柔肠对刚骨,红叶比青竹。
世上人和事,情义总相符。

 
长堤阅人
五一十一这样的日子,据说西湖的游人众多,在苏堤、白堤上站满;想来长堤早已阅人无数。我们去的那天,游人不多,看到的是长堤的幽静和安详 
葛君诗:
烟笼长堤雨润柳,稀疏二三有人游。
不知何时许仙到,纸伞一把路上留。


南屏钟声
这一张的景色并无特殊之处,只是当时心境平和,想象着钟声响时,湖面会不会泛起涟漪
葛君诗:
南屏山幽湖水静,柳岸楼榭倒树影。
一击钟鼓醒飞鸟,旅客闻声意气平。


缘木求鱼
葛君诗:
前缘虽定好,世事却难料。
鱼自在游,不受花木扰。


古桥暮色
葛君诗:
朦胧暮色别样美,几片夕阳泛余晖。
但得古桥有人过,总有往事堪回味。


雷峰夕照
葛君诗:
雷峰夕照镇妖塔,苏堤佳话柳映霞。
费尽心机白娘子,专情独爱令人夸。


残荷待雨
葛君诗:
小荷尖尖春水漾,夏日裙摆迎风扬。
秋风落叶花凋残,只待飘雨孕藕香。


近水楼台
葛君诗:
西子秋意浓,临岸楼台红。
风过湖心皱,霞照水波重。


剪不断,理还乱
葛君诗:
情丝如发理还乱,经年依然剪不断。
何妨学做花港鱼,随波逐流也心甘。


佳人
才貌双全的林徽因出生在杭州。西湖岸上,立着她的剪影和文字: 
在光影恰恰可人中,和谐的轮廓,披着风露所赐予的层层生动的色彩。”“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于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 多么美的诗签!
 
葛君诗:
林家有女初长大,文如流水貌如花。
一朝嫁得梁公子,专攻建筑文亦佳。


曲径
这里的湖面本来并不窄,可以行船。只因树影重生,误作曲径。人生有多少类似的场景,我们会因假想的障碍却步,而看不到柳暗花明。
葛君诗: 
柳荫遮来路曲径连幽处
人生常转折
信念变通途。


山映斜阳
葛君诗:
斜阳一缕湖水明,山色几重隐黛青。
若非轻风拂柳枝,思绪早已入梦境。



何日君再来
那天回程看到这只船,真的想过下次再到西湖时要坐一次
葛君诗:
船头灯火河中影,夜半浆声梦易醒。
忘了问君何日来,一生空留几段情。


月上西湖
葛君诗:
翠堤绿柳景如烟,茶香留客客无言。
凡尘俗事全抛去,逍遥须臾也是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