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游夏威夷(2)- 哈娜之路



 

夏威夷使用两种语言:英语和夏威夷语。在西方人来以前,这里的土著只能说,不能写,所以他们的历史是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没有文字记载。基督教传教士们为了便于沟通,在1820年按照土语的发音编出了文字,就是现在的夏威夷语了。这夏威夷语是拼音文字,但只有13个字母,有些发音和汉语拼音很像,比如元音 a i  u的发音和汉语拼音完全一样 ,而e o 的发音和英语一样。元音放在一起的时候不连读,所以茂宜岛的名字 Maui读作麻舞衣才算正确,哈!
按面积,茂宜是夏威夷岛链中的老二。它诞生于无数的火山,老的熄火了,新的又喷出来。和人一样,火山也喜欢扎堆,扎成了东一堆西一堆。西边的一堆子早已熄火了,东边的火山口如今在一座三千多米高的山上,也已经睡了两百多年的觉。东西茂宜之间是山谷,给太平洋季风留了个大风口,我们的船就停在那风口的旁边。
这天的岸上游是“哈娜之路(Road to Hana)”。哈娜是一个漂亮的小镇,在茂宜东北端。从它西面的公路起点沿着海岸线开过去,到哈娜有一百公里。这条路非常有名,为啥呢?因为它好看却不好开。窄窄的路沿着海崖边弯弯绕不说,还有很多单行桥,生手绝对要小心翼翼地开。路边时不时就有瀑布、海滩,招惹游人停下来。一般人连开车带观景至少要五个小时才能到哈娜,再回头又得开半天。不回头呢,接下去的路可更不好走。不过我们的车很勇敢,没走回头路,而是绕了一大圈,让咱看到了茂宜岛的另一番景象,大饱眼福。
哈娜之路(本图转自哈娜公路网站。鸣谢!)


假如自己开车去哈娜,网上和旅游书上能找到详细的介绍,说哪儿哪儿有这有那,要下了公路拐个弯去看看。因为是跟团去,咱就懒得操那个心了,上哪儿都行。司机兼导游是个年轻小伙,古铜色的皮肤,看上去很健壮,是个没事儿就去冲浪的弄潮儿。一路上只听他介绍各种植物动物,却不见他停车。我看到一溜小车停在路边的瀑布旁,忍不住问他我们去哪儿?不停下来看看吗?他说你别急,我要带你们去的地方比这好看得多,你去了就知道了,相信我。
哈娜之路穿过亚热带雨林,花繁枝茂。花枝之外,又总能看到蓝色的海。


这种瀑布,在大陆上一点也不出奇,但是在淡水源有限的岛上就算很大了,何况如今是七月,夏威夷正在旱季。等到雨季来临,这瀑布会相当可观吧?

这美丽的树干上有五彩条纹,叫彩虹桉(rainbow eucalyptus)。这树夏威夷有很多。可惜没停车,拍的照片不清楚。
没想到这里有一面山坡的竹林:
导游摘树上的野果让我们尝;可惜只有两个,咱有幸吃到半个。只有草莓那么大,甜多于酸:
洗发花,手一捏就会挤出粘粘的汁,可以拿来洗头发:
最先停的两个地方,都是黑色海岸。这些礁石黑得像煤炭,却坚硬无比,而且奇形怪状,毫无规则。这都是曾经的火山岩浆。想象亿万年前,那火红炽热的岩浆流着流着变成暗红色,再变成黑色,把火焰的形状凝固下来,成了这样的海岸线。礁石上没有一寸平地,在上面走可要小心,容易扭脚。






有名的“黑沙滩”,是夏威夷州立公园:

要多少年,才能把礁石变成黑沙?






咱眼神不济,从远处看还以为是两个人;走近了才看出是个胖哥,

 



躺在这吊床上听浪看云,多惬意!
在哈娜之路上看到的海滩,有黑色的,棕色的,金色的,还有土红色的。导游说除了黑的是原色,其它都是被有机物改变土壤的结果。




开过哈娜,又去了哈勒啊卡拉(Haleakala)国家公园,就是茂宜东火山的所在地。火山口在山顶,但是国家公园也包含了一片谷地,曾经是土著们居住的地方。这里的景色有点神秘感,几级跳的瀑布,落进号称“七圣潭”的七个阶梯湖,最终流入太平洋。峡谷的两边是奇形怪状的岩浆石,却被亿万年的水流磨得少了些棱角。那些土著在这里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可以去一个小小博物馆看介绍。

 




回程的路颠颠簸簸,坐在车上像是“马杀鸡”。司机小伙子开了大半天的车,在这里停下抽支烟。他说他的表兄去年死于肺癌,骨灰在这里撒进了太平洋。这里是他俩曾经打猎的地方:茂宜岛的野猪很多,原来是家养的猪,后来跑到林子里变成了野猪,如今泛滥成灾了。
这边的画风和哈娜之路相反:气候干旱,草已经枯黄,只有雨季才是绿的。歪着的树干告诉我们这里的风有多大。但是这里不苍凉,海岸线依然很美:






背后是哈勒啊卡拉山:





 






夏威夷的牛肉很有名。美丽的牧场:

左侧被云遮住的小岛曾经是美军试射炮弹的靶子,没人长住; 右侧是西茂宜的死火山,东西茂宜在这里接上了:
天色向晚,看到我们的船啦!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