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 行百里者半几十?


(本图转自互联网)

上学期在职修的课结束了,成绩刚下来,也还满意;至此十门课程完成了八门;用西方人的谚语来说,是“见到了隧道尽头的光”。

想到儿时常听到的一句话:“行百里者半九十”。大人们拿这话来警告我们:做完了才是完,只要还没完成百分之百,就不能松懈;别像跑了一半就睡大觉的兔子,一不小心输给了坚持不懈的乌龟…

“百度”了一下,这句话原来出自《战国策·秦策五》:

    “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走一百里路,九十里才算是走了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 愈要认真对待。

—— 两千多年前就那么有智慧了,这是一句经典的励志语没错。

可细想却有点疑惑起来,这话真的能“励志”吗?拿我自己来说,这辈子到现在,好像并没有因为这句话而改变什么、成就什么;如果说生活一直有动力,那动力的背后是求知欲,是兴趣,是理想,是爱,甚至是对于痛苦的逃避欲。这些动力越强,就越是不由自主地走下去,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也不会计较已经走了多少里。

况且“这百里”和“那百里”不尽相同,得看“百里”处的目标是什么。有的目标贯穿人的一生,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行善”;这种旅途虽然有里程碑,却没有终了;终了是生命的尽头,而生命是不能“行百里者半九十”的。

更多的目标是阶段性的,有明确的度量。比如完成一个课题,拿到一个学位,写成一本书,学会一种技能,等等。在我看来,这类里程还是实事求是地衡量进度比较好。事前的计划要科学,不宜低估困难,也不宜过高估计困难。比如我现在的课完成了十分之八,假如谁说我还没走过一半,那我真要丧气死了;我宁愿“行百里者半五十”。

我们的传统文化重视谦虚的美德,总是要人别骄傲,要人谨慎。这当然有它的好处;但同时也不够“正能量”。尤其是对心智不那么强的人来说(包括我自己在内),需要鼓励,需要看到希望。困难的时候,说“快了,快了,快过去了”,才会有坚持下去的力量和信心。这时候要是讲什么“行百里者半九十”,那不让人趴下?在我看来,希望和信心更重要,那是“过关斩将”的一种原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也许“行百里者半三十”更有道理?

人寿百岁,假如以九十为半,是好,还是不好?这倒是个有趣的问题,和人的心态有关,相信朋友们有自己的答案。



另类“行百里者半九十”


 (本图转自互联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