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巴西(8):饮食男女

到巴西的第一天,在旅馆餐厅吃“包肥”,看到黑乎乎的一盆汤。尝了一下,虽然不中看,却是很可口。后来才知道这道浓汤叫做feijoada,是巴西的招牌菜,吃的时候浇在白米饭上。汤是用咸猪肉或是咸牛肉加上巴西特产黑豆,用小火慢慢地炖几个小时熬出来的,所以很入味。猪肉也可以用猪耳朵、尾巴、脚爪代替。这原是葡萄牙的传统菜,南欧其它国家如西班牙、南意大利也有。我没拍照片,从网上找了一张来充数。

也许因为天气热,从前没冰箱的时候肉类容易坏,所以巴西到处都有腌制、熏制的鱼或肉,可以做成三明治、比萨饼,可以放在汤里、卷进面包。我喜欢深红色的咸水牛肉丝,煮烂了撕得碎碎的,和一种葱绿的蔬菜叶末子扮在一起,香极了。当然那里面一定放了我不认识的调料,只要看看市场里挂得琳琅满目的佐料袋就可以想象了。
比萨店菜单

亚历山大对我们介绍说,巴西的比萨和烤肉一定要尝一尝,没尝过这两样就等于没去过巴西(“Don’t leave Brazil without eating Brazilian pizza and BBQ! ”)。他带我们去的那家比萨店,有106种不同的比萨,还不算甜比萨。饼只有45个毫米厚,上面铺一层水牛奶做的奶酪,顶层再撒上各种各样的肉、鱼、蔬菜、或者水果。比萨用木材灶火烤出来,带着微微的柴香,脆脆的饼,粘粘的奶酪,配上咸淡适中的顶层,热腾腾地端上来,真是美味!我那天要的是金枪鱼(atum)比萨,配上生啤酒,第一次吃就喜欢上了,后来到别家吃,却都比不上那家的口味。
金枪鱼比萨
Chopp 生啤酒
说到生啤酒,巴西的Chopp 口感极佳。Chopp略有一点甜,很纯很润喉,丝毫没有生啤酒的“冲味”,一定要很好的水才釀得出来。Chopp不是什么店都有,我们喝的是那家餐馆自酿的。


既然亚历山大那么推荐巴西烤肉,我和C就请他推荐了一家烧烤餐馆,第二天去吃晚饭。

巴西人晚饭吃得晚,我们到的时候餐馆里只有几个客人。店堂不小,精致而丰盛的自助餐布置得很漂亮,有荤有素,有生有熟,有鱼有肉,有凉有热。烤肉是另外的,穿在一长条铁棒上,伺者们一只手举着肉,另一只手握着锋利的长刀。看到谁要肉,就过去按客人的选择割下来。肉有牛肉、水牛肉、羊肉、猪肉,而且有不同部位的,客人可以随便点。每张桌上有一个小小的转盘,一半绿色,写着“请拿肉来”;另一半红色,写着“谢谢,不要了”。我们俩把转盘翻来翻去,消消停停地享受着这美味。




巴西的畜牧业还没工业化,牛羊都在地里放养,所以比美国式的“畜牧工厂”造出来的牛羊肉味道鲜美,而且含的脂肪比较少,健康。这样的肉在美国价钱很高,总要十美元以上一磅吧,比一般的肉要贵个三、四倍。
这顿饭吃下来,觉得巴西烧烤真是名不虚传,堪称世界第一了。如果你有机会去巴西,一定不要错过!

咖啡是巴西的“国饮”,走哪儿都能看到咖啡店。巴西人煮咖啡是欧洲式的,少而浓,不像美式咖啡的多而淡。所谓“一杯咖啡”,其实只有中国人用的酒杯大小,不当心的话一口就喝完了。《红楼梦》里说,品茶的盅子不能大,大了就成“饮牛”了;—— 美国人喝咖啡就是饮牛式。

在公司的巴西办公室,总能找到咖啡站;机器煮出来五、六种选择,浓的和更浓的,其中有两种免费。上午十点、下午两点左右,是咖啡站最热闹的时候。大家边喝边聊,说说笑笑,把精神提起来好接着干活。

街上正儿八经的店里,咖啡的选择有几十种,除了煮法、配料的不同,咖啡豆的产地、加工的方法也不一样。这就好像中国的茶馆,茶叶产地、制法不同,出来的味道也是各有特色。前阵子读到一篇文章,介绍巴西咖啡业的发展。巴西的咖啡园一般规模不大,占地不超过200亩。因为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温度、雨水、土壤不尽相同,所以长出来的咖啡豆也就各有千秋。以前,这些不同的咖啡豆被收购以后,都混在一起加工出售,成了“混种咖啡”,“千豆一味”,没有特色,也卖不出好价钱。近年来,巴西的咖啡业认识到“特色化”的好处,不再混卖,不同的咖啡园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价格也相应地涨高了,不过还是比美国便宜。
这一盒咖啡250 克,卖3美元。



我是个咖啡盲,喝咖啡完全是为了闻那点香味,尝不出好坏。不过行前有同事让我替他带点巴西的咖啡,我因此找了一家超市。货架上咖啡的品牌不少,已经烤好磨碎,装在真空包装袋里。因为搞不清哪个品牌好,我就每样拿了几包。咖啡分量轻,带起来很方便,“礼轻情意重”;收到礼物的朋友们也很喜欢。有一个常常自己做“拿铁”的朋友告诉我,所有“拿铁”的原料单里都有“巴西咖啡”呢!

巴西人喝咖啡,喜欢加糖,还常常就着甜点。圣保罗的咖啡店也都有精致小巧的甜点。巴西盛产蔗糖,“靠糖吃糖”,餐馆一天三顿都有蛋糕之类的甜品供应,就连公司的食堂也不例外。不过走在街上,看到的胖人也不少,我怀疑是糖吃得太多吧?

我小时候,夏天的街上常有卖甘蔗汁的。到了甘蔗之乡,免不了也要尝一尝。这个师傅一个人对付这么一大堆甘蔗,够忙的!
 
巴西的椰子有两种,棕色的和绿色的。绿椰子拿来做饮料,清香可口;不是很甜,还略带一点酸。捅一个小洞,椰汁就可以倒出来。这个师傅的饮料箱有两个出口,一个什么都不加,“天然椰汁”;另一个加冰水,算冷饮。

虽然巴西以美女出名,其实帅哥也不少。各种年纪、肤色的男人,都有挺帅的。而且无论男女老少,多数人都会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精精神神,大大方方,很少见到邋遢猥琐的人,当然流浪汉除外。

让我惊讶的,是青年情侣们在公共场合的“甜而不腻”;街上、地铁里、公园里,我没见着谁接吻,最多就是两人相拥着,很自然,很亲切,但是别人都不需要迴避的那种亲密。而且不止是年轻人,更常见的是手拉手的中年男女,那种配合默契,一看就是多年的搭档,已经到了心照不宣的境界。这个以浪漫著名的地方,并不是以浪漫示人的;这才是浪漫到了骨子里。

在公司和新认识的同事们聊天,只要问“你和妻子是怎么认识的?”就会引出对方的一段故事。有一次,两个小伙子陪我和C一块儿吃午饭。巴西男人看上去年轻,说是“小伙子”,其实都是三十几岁了。他们的太太,一个是在做瑞士军刀的那个公司搞巴西市场营销,另一个是教师。我问他们是怎么和太太爱上的,“瑞士军刀”的那一个从小是街坊,一块儿长大。我告诉他中国人把这叫做“青梅竹马”,经过长期的考验,是最可靠的婚姻啦。另一个小伙子说他和太太是第一眼就看上了,看上了就结婚了;我赶紧说我们中国管这叫“一见钟情”,是少有的缘分。我问他们在家做不做家务?一个说,“太太做饭,我干力气活”;另一个是新婚,“我正在学着洗碗呢!”

饮食男女,平凡小事,却让我感受到圣保罗的亲和。假如我被上帝的手捏到这块土地上,大概也能过得乐呵呵的吧?

(待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