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杖”啥时候能不用?



17天的奥运结束了。尘埃落定,奖牌也都进了口袋,可围绕奥运的争论和反思并没有停止。其中最关乎民生大事的,我觉得是对“举国体制”的讨论。
中国沿袭了前苏联的“举国体制”,由国家出钱,从儿童中选拔潜在的体育“尖子”,一路淘汰培养上去,参加国际比赛。这样的体制,姑且简称为“官办”。国家和运动员们为此付出的代价,网上已经有很多文章论及,咱这里就不说了。
成为对照的,是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民办”体制。政府既不出经费,也不加管理。从运动员的训练、选拔,到参加国际比赛,都由个人或商家出资,是完全的“草根运动”。举例来说吧,美国奥委会平均每年出资约一亿美元,赞助参加奥运的运动员,但其中没有一分钱是从政府那里拿的。
美国大多数运动员来自各大学,可以说大学是运动员的训练场。而“全国大学体育联盟”(National College Athletic Association, 简称NCAA)每年资助给美国和加拿大大学生各项体育运动的经费大约是120亿美元,全部来自私人和企业的捐款。受惠的学生中,也包括来美国、加拿大念大学的外国人。这NCAA是个非盈利民间组织,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除了从财政上资助各大学的体育项目以外,它还把保护运动员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宗旨;加入NCAA的学校,必须遵守它的规章,否则是要受罚的。
除了“官办”和“民办”,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半官半民”。比如英国从四年前开始,从体育彩票里每年拨出5亿美元,用于培养运动员。但是官方仅限于财政的资助,不管其它的事。运动员的选拔和训练,还是从“草根”开始。这次伦敦奥运,英国的金牌数大增;除了东道主的“地利、人和”,应该也和这每年5亿的钞票有关。英国首相已经表示,这样的资助还将继续。
“官办”体制好不好?这要看参加奥运是为了什么。假如是为了拿金牌挣面子,而且也得到老百姓的认同,那没什么可说的;只要看中国这几届奥运金牌数的增长就知道“官办”体制的力道之大了。
但更多的人说参加奥运不只是为了拿金牌,而且是为了促进全民的体育运动,强身健体;那么咱们的“官办”就有问题了。好比一个腿脚孱弱的人,自己站不稳,要拄一根拐杖;“官办体制”就像那根拐杖。这拐杖虽然给力,却无助于那人锻炼自己的双腿;原本应该用于滋养、恢复腿力的资源,却用于打造更粗更华丽的拐杖。那人的腿越来越弱,对拐杖的依赖也越来越重,离了它就走不成路。这是一个健康的人吗?

暂时的用拐杖,应该是为了最终能够站立起来。拐杖可以用,但是用上了瘾就南辕北辙了。一己之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