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筷子



(本图转自互联网)

洋人到中国餐馆吃饭,常常会试试筷子。侍者会笑着给他一双,正规的或是一次性的,插在封套里;封套上印着图和英文,教他怎么用。

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说明书时,不觉莞尔;因为我拿筷子的方法是完全不入流的:像是握铅笔,不会把中指夹在两根筷子的中间运作。吃平常的饭菜还凑乎,碰到“高难”的食品,像特别滑溜的、特别小巧的,就夹不住了,只好求助于匙子。

刚结婚时,和公公婆婆同住。我公公是个很幽默的人,曾经在饭桌上笑话我,说我小时候一定被家里惯坏了,以致从来没有人纠正我拿筷子的方法。我这才知道,原来我已经误用筷子二十多年!一面笑着辩解“我也没饿着啊!” 一面又觉得公公的推论很有意思。

咱们汉族,不知是不是最讲究个人技巧的民族。筷子可算是最简单的餐具,咱们却能把它用到极致:扒拉干饭、稀饭,夹菜肉、夹汤团,挑面条、挑粉丝,去骨头、去鱼刺,搅鸡蛋、搅疙瘩,… 除去喝汤,一切食物用筷子都能搞到嘴里。即便是汤,筷子也能对付,只要端起碗来喝汤,拿起筷子捞内容就是。当然,这是假设您的筷子拿得够正确,技巧练得够好,才不会像刘姥姥那样,抓着银筷子撮不住鸽子蛋,呵呵!

因为筷子的简单和多功能,决定了对使用者技术水平的高要求。相比之下,洋人对用餐的人,要求可没那么高:刀、叉和匙子是最基本的,更不用说各种尺寸和用途的刀、叉和匙子了。不但餐具的功能和食物相配,而且大小比例、精巧程度也匹配。无论吃什么,只要选对了工具,使起来不需要什么技巧,一学就会,用不着看说明书。他们的人民,无论是聪明的还是笨的,应该不会有活了一辈子不会用餐具的事儿。

孩子们小的时候,看着他们坐在“高椅子”里吃饭,叉子匙子乱舞,弄成了大花脸,我不止一次地感谢发明刀叉匙子的人,—— 省了我多少教他们用筷子的精力!(何况我自己的筷子用得也不标准。)照理说,咱们的历史比洋人长出老大一截,为什么没有走上“重器”的道路呢?为什么咱们一代代地、执着地完善着个人的技巧技能,却没有去发明效率更高、更合用的“器”呢?咱倒不是提倡用刀叉吃中餐,而是纳闷为什么东西方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不只是餐具。木匠活、铁匠活、硬件、软件,西方人发明的工具都比咱们多。我来美国只发现他们的锄头钉耙不如中国的好使;可他们早就不用锄头钉耙种地了。

也不止是工具:出了问题,他们总有人从规章制度上找原因,承认人是会犯错误的,认为好的规章制度应该能够避免人为错误造成的重大损失。当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地制定新规章;不过大家却会一试再试,乐此不疲。

去年读到国内某名人的名言,大意是说香港人搞法制是因为他们的道德不好,而道德好的地方是用不着法制的;言下之意,咱们只要培养道德完美的人,用不着搞什么法制。不过他没说到哪里能找到只有“道德完人”居住的国度。

这让我想到了筷子、工具和规章。

也许,有了民主法制,就不必依赖有完美道德的人类的出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