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欣赏(6)女高音:成败在此一人



歌剧演员可不是一般人。他们在台上是独立一人,演好演坏全靠自己,演砸了躲都没处躲;所以这些人一定得有勇气和自信。一场歌剧常常有三、四个小时,除了全靠记忆唱着高难度的曲子,他们还要表演,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假如身体不好,哪怕是伤风感冒,都会把声音的缺陷呈现在观众眼前。身体是他们的本钱,所以他们受到多于常人的照顾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著名女高音玛利亚.卡拉斯(1923-1977

演主角的女高音是歌剧团的第一人,意大利语叫“Prima Donna”,英语叫 First Lady(“第一夫人”,不过这可不是“国母”的意思!),连导演指挥也要让她几分;说“成败在此一人”并不夸张。另一方面,女主角仗着自己的实力,摆架子,发脾气,自说自划,也都是常事。等到艺术青春过去,“退居二线”教唱,想到当年的红火,心境难免落寞。这种命运,就连最出名的女高音如玛利亚.卡拉斯(Maria Callas)也不能幸免。

歌剧女高音中,按风格来说,分为“抒情女高音”(lyric soprano)和“戏剧女高音”(dramatic soprano)。抒情女高音的声音比较柔和,一般不需要很大的力度,角色感情比较单纯;而戏剧女高音要求有力度,大音量,音质多变,能表现大起大落的情绪。《卡门》里的卡门是戏剧女高音,而女配角、与何塞同乡的甜蜜女孩米凯拉是抒情女高音。在莫扎特的《Idomeneo(伊多梅纽斯)》里,最后发了疯的 Electra 是戏剧女高音,而她的情敌伊莉娅是抒情女高音。在《费加罗的婚礼》里,甜美的女仆苏珊娜是抒情女高音,而被丈夫忽略、抑郁而渴望爱情的伯爵夫人罗西娜是戏剧女高音,如此等等。一般戏剧性强的角色由戏剧女高音担任比较合适。

女高音中又以花腔女高音(coloratura soprano)的音域更高,比普通的女高音高出八度。而最具挑战性的大概要算戏剧花腔女高音了。她们要不费力地唱出银铃般的音乐,还要加上跳跃的花腔。莫扎特《魔笛》里的夜女王,就是这样一个角色;莫扎特当年是写给他的妻妹唱的。其中有一段夜女王咏叹调“地狱般的复仇(The Wrath of Hell)”难度极大,高音不是逐渐升上去,而是跳上去,跳不准就唱砸了。

歌剧《魔笛》中的夜女王,代表着恶与黑暗。

请欣赏“夜女王咏叹调”:

歌词大意如下:
地狱般的复仇火焰在我胸中燃烧;
死亡与绝望让我发誓。
假如你不亲手杀死萨拉斯特罗,
那么我永远不再认你为女。

你将被我永远抛弃,
永无出头之日,
永世破碎支离,
若你不能手刃萨拉斯特罗,
你我间一切血缘的联系都将销毁!
听着!复仇之神,听一个母亲的呐喊!

我们已经听过《Idomeneo(伊多梅纽斯)》中Electra发疯时的一段唱。同样是她,还有一段非常温柔甜美的咏叹调。那是她得知自己将和心爱的王子一起乘船渡海,远离情敌,回到她的国家去当女王时唱的。她心里充满着希望,相信自己能在旅程中俘获王子的心。歌词大意如下:

我最亲爱的,
如果你的另一个爱人
不情愿地将你让给我,
你拘束的情感并不能让我退却,
你的冷淡更能诱惑我。
身边的激情将把远方的火焰
从你的心中永远驱逐;
当被爱的人近在眼前,
爱情之手将更加有力。

请欣赏Electra我最亲爱的
国内链接:《伊多梅纽斯》全剧(上),有中文字幕,本段唱腔在第二幕第四场,视频从第79至第86分钟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gzNDY5NTYw.html

(本文根据Robert Greenberg 教授的讲座《How to Listen to and Understand Opera》翻译写成。图片均转自互联网,鸣谢!)

(未完待续)

歌剧欣赏(5)男唱女声,女扮男装



中世纪意大利的教堂,是不允许妇女上台唱歌的;那么唱诗班里的“女高音”是谁呢?

说来残忍,那时的“女高音”是一群“中性人”,意大利语叫做 castrato(被阉割的男歌手)。许多男孩子七、八岁的时候,因为嗓子好一点,家人就抱着希望给他做手术,让他们不再发育成男性,而有可能终生保持童音。这些孩子们,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声乐训练,其中的少数成为优秀的高音。中性人的身体发育和常人不同,他们手长、腿长、肋骨长,胸腔容量大;他们用的是真嗓子,音色比女声更丰满,也更有力度和韧性。除了法国,当时西欧各国都有中性女高音,有了歌剧以后,女主角的曲子也大多是为他们的嗓子写的。
11世纪拜占庭阉男歌手

当太监的只要在进宫以前阉割就可以了,而castrato一定要在发育以前就做手术。尽管如此,这些孩子的声带还是会有变化,多数并不能成为歌唱家。而成了名的castrato,地位不亚于如今的影星、球星,受到贵族和大众的宠爱;这也许是那么多父母愿意让孩子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原因吧。



意大利阉男歌手Carlo Scalzi (1700–1738)画像

最后一个castrato 1900年左右去世。如今也还有男性唱的女高音,只不过他们是用假嗓子唱,就像梅兰芳、程砚秋唱花旦似的。如果你在网上搜一下“male soprano”,就会找到一些他们的声频、视频。还有极个别的情况,是天生的“中性人”唱女高音,那就和castrato 的嗓子一样了。

青峰教授放了一段录音,说是现在的男唱女高音,但是音色和castrato很接近。我听上去,倒觉得很像京剧里程派花旦的风格。如今中国当红的年轻程派演员张火丁的唱法,比上一辈的程派名角如李世济更加男性化,算是女人模仿男人唱女声了。

意大利歌剧中也有“小生”的角色,那是还没有完全变声的少男。这样的角色原来是派给castrato的,如今干脆就让女高音来演,只是穿着男子的服装,有点像越剧女演男的传统。我看着虽然觉得不自然,还是比京剧里的小生唱法好听得多,不那么叫人直起鸡皮疙瘩。

贴几个链接: 现代男唱女高音
Philippe Jaroussky 假嗓,音色很像青峰教授介绍的那位):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2OTcwMTAw.html?from=y1.2-1-95.3.2-2.1-1-1-1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UzNzYxMjg=.html 不要看只听就好哈哈!)


本文根据Robert Greenberg 教授的讲座《How to Listen to and Understand Opera》翻译写成。图片均转自互联网鸣谢!)

未完待续

歌剧欣赏(4)宣叙调,咏叹调




早期的意大利歌剧如蒙特维尔第的《奥菲欧》,把台词配上音乐唱起来,用的是现在时态,表达人物当时当地的想法和行动,叫做“宣叙调”(recitative)。和牧歌一样,那时宣叙调的音乐得跟着歌词走:词是“地狱”,就唱成低音;词是“太阳”,就唱成高音;词是“长”,就拖一个长调;词是鸟叫,就甩一个花腔专家们把这叫做“描词(word painting)”。在我看来,这和江青“指导”京剧改革,让人唱到“毛主席”的时候就用“东方红”的调子差不多;江青的水平大概不超过早期意大利歌剧的水平吧。宣叙调所表达的是歌词表面的意思,没有什么反思内容,没法表达人物内心深处的心理活动。
大约在1640 年,出现了“咏叹调”(aria)。戏演到一定的时候,某个人物要发一点感想,剧作家就把时间停下来,让她(他)唱一大段咏叹调,抒发胸臆。这样一来,作曲家就有了更大的空间用音乐来描述人物的情绪。这情绪可能很复杂,很矛盾,很开朗,或者很隐晦,可以用多层次的音乐来表达、渲染、和暗示。有了咏叹调,音乐就可以表达歌词以外的东西,变得和词一样地重要。
咏叹调也给演员们一个展示歌喉的机会,就像中国的京剧有大段唱腔一样。演员们花了那么多的心血练出了好嗓子,巴不得作曲家为他们量身订做地写出漂亮的咏叹调,唱的时候再加上“花腔”和即兴的“华彩”段,博得一片叫好声,唱的人和看的人才都满意。
有了咏叹调,宣叙调的作用就降级了,成了咏叹调之间的衔接过渡。咏叹调有全乐队伴奏,而宣叙调往往只用竖琴轻轻地拨一下,就算伴奏了。有了咏叹调,宣叙调更象对话,再也没有蒙特维尔第的宣叙调那么好听,那么优美。宣叙调在蒙特维尔第的歌剧里达到顶峰,真的是“后无来者”。
本文第一节中介绍的几段经典唱腔都是咏叹调。音乐会上演唱的歌剧选段,一般也是咏叹调。可以说没有咏叹调也就没有了西洋歌剧。

最近在国内网站上找到了相应的视频,链接如下。
《杜兰朵》今夜无眠,帕瓦罗蒂演唱: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MxMTU1ODA4.html

《塞尔维亚的理发师》费加罗咏叹调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UzMjYwMjg=.html

《卡门》全剧,有中文字幕: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M0NTY3NTM2.html


(本文根据Robert Greenberg 教授的讲座《How to Listen to and Understand Opera》翻译写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