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视点: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挑上这个题目,不是因为我知道它的答案,而是因为它很重要,值得讨论。中国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凡事必须付诸实施。可是在付诸实施之前,得先仔细审视一下目标;假如目标定得不对,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越走越错了。英语有句俗话: “Do the right thing ,and do it right”。 意思是说,先确定你要做的事是正确的,再考虑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去做。假如用最有效的方法去做一件错事,那只会加速失败。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一个显而易见、无争议的答案是培养谋生的技能,如识文断字、物理数学等。但是除此以外,教育显然还要培养人的品性;至于什么样的品性,相信朋友们会有多种答案。大家常说的培养“大写的人”,“有人格的人”,“有担当的人”,“和谐的人”,“情商高的人”,我觉得都很好,但作为定义也都过于笼统。
前阵子听一位在国内政府部门工作的朋友感叹:“中国人太多,太难管了。”可是我想,任何一个社会,假如是少数人在“管”多数人,那一定是不稳定、不合理、“难管”的。人民的高度自治才是长治久安之策;而一个社会培养的人能不能自治,是考验教育是否成功的试金石。
我这样的想法,听上去也许像天方夜谭。可是朋友,教育是“百年树人”的长远事业;我们今天的思维方法,反映了过去百年来中国人所受的教育;而今天的教育,当为将来的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一百年后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公民呢?咱当然不能预知,只能想象一番了,也请各位和咱一起想象。
假定一百年后,公民有了言论的自由、选举自己政府的权利、和监督自己政府的权力。法律详细而全面,无论职位、财富如何,人人必须守法。对于不合理的法律,也有合法的途径进行修改。社会建立在“机会平等”的基础上,出身的不同,不影响人们受教育、求发展的机遇。人们尊重彼此的自由,能容忍不同的政见,会提出自己的诉求,也能协商妥协、求同存异。这样的社会并不是风平浪静的“乌托邦”,而是各种社会势力的动态平衡。
这样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公民呢?咱来试试这填充题:
  • 有独立的人格;自尊,也尊重别人的权利。
无论贫富,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作为未来社会的公民,他们必须行使自己的公民权;不自卑,也不畏权势。他们能容忍不同的意见,因为他们明白,“限制思想自由”是一把双刃剑,能用来砍掉“异端”,也能用来砍掉自己的理想。人权,当然有赖于制度的保障,但是更有赖于每个公民的维护。
多年前,一些“民主人士”流亡到海外,当他们遇到海外华人的不同意见时,本能地破口大骂,希望别人都闭嘴。不禁令人感慨:“民主”,不单是对别人的诉求,也包括了对自己权利的约束啊!
  • 讲诚信,守契约,追求真理。
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也是社会运作的基石;没有诚信,任何社会准则都将失去衡量的尺度,也就没有了社会的进步,更不要说科学的进步。守契约,包括遵守法律。追求真理,才能逐步接近真理。
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咱就不罗嗦了。
  • 独立思考、有主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听话”、“驯服”、“人云亦云”,不应是教育的目标。未来的公民要能分辨是非、监督社会的运行,没有思辨的能力会是很大的残障。
前阵子奥运会,有些运动员因为“假比赛”而受罚;很多人大呼不公,认为运动员是听了教练的指导,不该受罚。可从另一方面看,这些运动员都是成年人,有辨别是非的能力,确实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是吗?
  • 有参与公众事务的意识和能力,有法律知识。高度自治的社会,有赖于公民的参与。暴露社会矛盾、表达民意、辩论探讨、协商解决,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众有意识的参加。一个没有公众广泛参与运作的社会,就只能退回到少数人统治多数人了。
这样的未来社会并非空中阁楼。它不依赖于每个公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需要公民去做苦行僧。它承认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靠平衡众多个体的诉求来达到社会的公正和稳定。当然,这样的未来社会,与个体的奴性和愚昧是不能兼容的。培养高度自治社会所需要的思维的独立性和理性,在我看来应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目标。

风铃一己之见,欢迎大家讨论!

家乡的西津渡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是宋朝的王安石应召赴京第二次做宰相,船开到瓜洲时,写下的著名诗句。诗中的“京口”,就是我的家乡镇江。每年三月间,北美的密西根仍然冰天雪地,而故乡已是桃红李白,“春风又绿”了。
出国近三十年,我回国探亲多半凑在寒暑假,没有一次是在春暖花开的时节。今年也一样,到家时正是春夏之交的梅雨天。虽然难得见到蓝天白云,倒也不是太热。父亲兴致不错,陪我和小儿子去游西津渡。
镇江是个古城;旧称“南徐”、“润州”。 镇江最有名的故事,都和“三山”有关:《白蛇传》的“水漫金山”,《三国演义》“刘备招亲”的北固山,和宋将韩世忠抗金的焦山。镇江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军事、经济地位;它的古码头“西津渡”成为有价值的历史遗迹,也就不奇怪了。
“古渡”有多古?咱不太懂历史,还是摘一段“百度百科”的说明吧:

西津渡古街全长约1000米,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留下了如今的规模,因此,整条街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 “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当年的西津古渡现在离长江江岸已有 300多米距离。西津古渡依山临江,风景峻秀,李白、孟浩然、张祜、王安石、苏轼、米芾、陆游、 马可· 波罗等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并留下了许多为后人传诵的诗篇。
我小时候,“西津渡”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并没有特意地加以保护。如今,全国凡有老城的地方都建起了“古街”,西津渡自然不甘落后,经过仔细的整修,成了新老交错的游览区。
不同的砖石砌成的码头阶梯,留下了不同朝代的印记,如今被玻璃罩保护着:  

壁雕上,是与京口一水相隔的金山。如今金山已经和长江南岸连接:


从当年的江边,有一条石板路上坡,直通古街。无数的独轮车在长石上辗出了深深的沟槽,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栩栩如生的船夫雕塑:


沿着石板路到坡顶,是建于元代的昭关石塔,据说是我国唯一保存完好、年份最久的过街石塔:


石塔附近有一个“观音洞”,洞门外是一个高大的三层铜鼎:

穿过这右边的门洞,是古代救助遇险船只的“救生会”。这里地势高,救生会常年有人值班了望;看到有船遇难,立刻派人救援:



曾经繁荣的西津古街,如今改建成商铺:




这雅静的巷子里,据说是私人会所:



帐房先生和外国人讨价还价:



骑驴上金山:(咱小时候去金山是坐马车,呵呵!)




新版老戏台;不知演过什么戏?


新建的餐馆,很有“背景”:


镇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对外开放”;这里曾是英租界:




山上,是英国领事馆旧址,如今的镇江博物馆:



馆里看到这套唐代行酒令的银签,可以为《红楼梦》的酒令做注解。出土于镇江丁卯桥,在唐代是官员的“别墅区”;银签上刻的是《论语》摘录。一道出土的共有一千多件物品



我父亲不是镇江人,对镇江传统的锅盖面却是情有独钟。恰好西津渡有一家锅盖面的展示餐厅,他执意要在那里请吃一顿。吃得如何,待咱下次接着聊

选谁当总统?

本图转自互联网

还有两个月,就要选下届美国总统了。如今两党的代表大会都已经开过:共和党的正赶上飓风登陆,不得不把会期缩短了两天;民主党的正赶上雷暴大雨,只好临时将奥巴马演说的会场从室外挪到室内——新闻界开玩笑说,“天气无党派,各打五十板”,呵呵!
昨天在家正码字,忽听门铃一阵急响,我想大概是谁上门推销什么服务的。我先生开了门,却是一位老先生,满头白发,拄着拐杖,看上去起码有八十岁了。互相问过好,他问我们有没有关心大选,给了一张印着奥巴马照片的“传单”,关照我们要去投票行使公民权。我先生许诺一定会去投票,老人家笑着离开。
我们的邻居中,鲜有年纪这么大的人;我猜想这老人并不住在我们小区,也许是民主党的志愿者之一,大家分地区“包干”助选的。无论我和他的政治观点是不是一样,这种参与的精神令我敬佩。
说实话,近年来美国两党的政策,对于我们家庭的经济利益来说,几乎没啥差别。无论谁在台上,咱交的税都不少,“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不过对于美国社会,两党的差别却是很大的。政党之争,历来是利益之争;说得简单点,面对庞大的国债,民主党要“劫富济贫”,共和党要“劫贫济富”。民主党寻求低收入阶层、少数族裔和妇女的支持,而共和党最得富人、华尔街的拥护。当今这两股势力在美国基本持平,从上几届总统大选的选票接近可以看出这一点。今年的大选,估计又会是一场鏖战;同时,议会由于两种势力的“拉锯”,也经常处于瘫痪状态,成为美国最“无作为”的政府机构,被老百姓埋怨。
很多人将美国理想化,以为这里很“和谐”。其实,美国的社会矛盾很多,甚至很激烈。但是(很重要的“但是”),因为有合法的渠道暴露这些矛盾,让各种势力用非暴力的方法表达意见、辨析论争、商议妥协、投票决定,所以避免了矛盾的激化,达到了社会的稳定。在美国历史上没有发生过政变和权力继承的危机;这个社会实验,至少在“维稳”上是成功的。
目前这种势均力敌的僵局,我看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终究会被打破。大账本在那儿摆着呢,无论谁当选,交得起税的民众都免不了要多交税,社会福利也免不了会被削减。二次大战后“婴儿潮”出生的人们,刚刚跨入了退休阶段;他们是美国人口中最大的一群,会坚决反对自己社保、医保福利的大幅削减。而他们的下一代,没什么老本可吃,倒是继承了一屁股债,必须工作得更努力,贡献得更多,国家才能不破产。不过话说回来,“富不过三代”,从二战结束到现在也差不多是三代了。坐享其成只能培养败家子;年轻人吃点苦,才能长智慧,创造自己的前途。
言归正传:到底选谁当总统?我和我先生的主意已定。大儿子说他对今年的选举不感兴趣,选谁都一样,准备“浪费”他的一票。小儿子今年18岁,刚去他的大学所在地注了册,拿了选民证,要试试他那簇新的选举权。至于选谁嘛,他还没告诉我们,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