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一位好久没联系的前同事打来电话,和我聊了一通。他特别提到最近看到的一个视频,是关于口罩的:“原来口罩是你们中国人发明的!我转给你看看,你一定会感兴趣的。”过后真的给我电邮了过来。
那段十分钟不到的英文视频是一个美国人拍的,介绍了1879年出生的伍连德医生在中国东北领导抗击鼠疫的事。这事儿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只是最近新冠疫情爆发后才知道。伍连德年轻时去英国学医,学成后回到马来西亚行医。110年前,东北爆发鼠疫,伍医生被隆裕太后任命为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在四个月内控制了疫情。哪怕按现在的标准,那也是了不起的功劳。而他为了防疫,就发明了口罩。(视频链接: https://99percentinvisible. org/episode/masking-for-a- friend/)
伍医生在伦敦留学,当然知道欧洲黑死病流行时人们用“bandanna”遮住自己的口鼻、预防传染的事儿。(查了一下,bandanna
源于印度语,意思是三角巾或者方巾,用来扎在头上的。)伍医生的口罩用了 bandanna 的概念,却加上了带子,让它更方便,也更省布。开始时,其他医生对年轻的伍医生的发明不以为然,直到事实证明他的办法有效,才接受了口罩。
没想到一百多年后,类似的事情又发生一次:新冠病毒在欧美爆发之初,医官们都说医护人员和病人才需要戴口罩,其他人戴口罩不必要,勤洗手、别扎堆就可以了。世卫组织也一直这么说,直到四月间才改口说可以戴布做的 bandanna。我不知道他们是真的认为口罩无助于防疫呢,还是怕民众都去抢购医用口罩,弄得医护人员反而没得用?
其实在我们这里,从疫情一开始就已经买不到口罩了,没地儿抢购。别说是各种 N95 的,就连一般的一次性口罩也见不到影子。我家有一个以前 DIY 做木工时用剩下的 N95,还只是防尘的,防不防病毒也未知。从亚马逊订的一次性口罩,贵就不用说了,大老远地从中国运来,路上就要走几十天。好不容易收到了,又赶紧给儿子们寄去一大半。剩下的自己也舍不得用,觉得出去一趟就扔了,有点浪费了哈。
好在咱宅在家里,不怎么需要出门。只是看看疫苗还遥遥无期,得作戴两年口罩的准备。那还不如自己缝一些布的,洗了还能再用,经济又环保。于是把用了三十年的老缝纫机拆开上油,搜刮了家里的针头线脑,开始 DYI。
起先做的很简单,两层或者三层白布的,里面放了扎垃圾袋用的铁丝条夹鼻子。后来一位朋友让我给她做一个下边开口的,可以把过滤层夹进去,过滤层可以换。这个主意挺好,于是全做成口袋型的。
从 Target 邮购的白布 |
剪成6.5英寸x 9.5 英寸 |
做鼻夹的铁丝条 |
棉绳 |
上月读到一篇文章,说科学家们做了试验:用一层棉布、两层丝绸做的口罩阻挡病毒的效果最好,甚至赶得上 N95 的水平(前提是要戴得严实,不留空隙)。正好家里有的是丝巾,都是亲友们送的,从没用过。剪了两条做口罩,比做围巾更有用,想来亲友们不会怪罪我,哈!做完试了试,觉得两层丝绸的戴上有点闷气,于是又做了些一层丝绸、两层棉布的,也都可以放过滤层。
拿什么做过滤层呢?一次性口罩的中间层是熔喷布。上网一搜,还真有卖,不便宜,而且要等几个星期。买了5米回来试了试:防水、用火柴点不出火苗、带静电,这几个都通过了,只是不确定它是不是真的能挡住病毒。
另一个选择是空调/暖气系统的过滤材料,选择 MERV 13 级别的,能挡住病毒。这个好办,亚马逊上多的是。买来把纸框和铁丝网拆掉,把中间夹着的过滤布拿出来,剪成比口罩小点的尺寸,就可以塞进夹层里了。这个应该很安全。(也有更简便的,用咖啡过滤纸或者纸巾做过滤层。咱没试过,不知道效果怎么样。)
今天刚刚做完42个口罩,和剪好的过滤层一起装箱寄到旧金山,给孩子们和他们的室友、朋友们。指望他们看在老妈 DYI 的份上,注意保护自己,安全度过疫期。
前阵子有报道,英国一大学做计算机模拟实验的结果是:假设所有的人都带口罩、洗手,就能切断接近百分之百的新冠病毒传染。如果可以投票选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那我肯定选口罩!
20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