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行(6)通向太阳的路


    

    
    去年八月和好朋友一道玩了加拿大落基山脉的五个国家公园,班芙、加斯帕、幽鹤、库特奈、和加拿大的冰川公园。前面四个都很精彩,尽管当时周边依然山火四起,有两天烟雾甚至遮住了日头。到冰川公园却扫了兴,因为那天云太低,半山以上啥也看不到。而且正在修路,连访客中心都是来回几次才找到。去之前我在网上搜了,说冰川公园有一条通向太阳的路(Going-to-the-Sun Road,可以一直开到山顶看风景;到了那里却没看到,一条大道不是通向太阳,倒是通向温哥华了。我心里疑惑:难不成修路把它给修没了?回来再仔细搜,才发现我把加拿大的冰川公园和美国的冰川公园搞混了。通向太阳的路在边境的南边,咱整个南辕北辙了,哈!

    因为这个乌龙,我觉得要去一趟边境南边的这个冰川公园,把去年没看到的找补回来。这也是我们今年跑这一趟的初心

    位于蒙大拿州西北角的冰川公园,有旅游达人推荐为美国最美的国家公园。我不敢说它最美,但最美之一是当得起的。我感觉它的美和黄石公园不相上下,尽管地质环境很不一样。和它的加拿大邻居班芙相比,这里有同样震慑的美景,却容不下班芙那么多的游客。在班芙很多景点可以开车去,这里却需要有点体力爬山、远足。班芙的旅游设施齐全,用手机绝不是问题;这里却只有很少的旅馆、餐馆、停车场,别说在公园里,就连我们住的公园以东几十里外的旅馆,也没有WiFi和手机信号。所以来这里要有与世隔绝的思想准备。假如您是那种隔一分钟就要看一下微信的人,那就不用考虑来此地受刑了,哈!

   对于我,游客少恰恰更有吸引力。按说咱住在和乡下差不多的郊区,偶尔去人多的地方看看也无妨,但我偏偏不喜欢,好像身体的能量被人群吸走了似的。我有一些爱热闹的朋友,越是人多他们越有能量,估计他们有金庸笔下的任大侠吸人内力的功夫,哈!

    冰川公园虽然占地很大,里面却只有一条公路,也就是“通向太阳的路”。它的一头是公园的东大门,另一头是西大门,中间穿山越谷,总长80公里。沿途有十多个观景点,您可以停车下来看对面的雪山,脚下的深谷溪流,造型古朴的石桥,百年前建成的旅馆,终年流水的绝壁,还有满坡满沟的野花。您也可以从路边的小道上山下山,徒步几里、几十里甚至几百里,去看存在了千万年的冰川,雪水融化成的瀑布,藏在山中的碧蓝的湖泊,和那些无处不在的大大小小的彩石。沿途处处是风景,用古人所说的“移步换景”来形容都还不够,因为这景是360度的,立体的,声、色、味俱全的,又是动态的 ——光在移,云在奔,水在流,还时不时有野山羊、鹿、熊出没。这是一幅看不够的画卷,当然,前提是您要有时间。

    如果只有一天的功夫,开车走一趟通向太阳的路就是最佳选择了。除了海拔最高处的娄亘关(Logan Pass)和娄亘关以西的一段险道,沿路其它的观景点都能找到停车的地方,也有时间走一些短途的小道。但娄亘关不能错过,它是这条路上的最高点,立在两个大陆板块的分水岭上,还有两条出了名的步道从这里出发。不过,因为娄亘关太热门了,到那里停车的指望不大,很多人选择坐公园的免费交通车。除了等车的时间比较长,倒也是个办法。

    好在我们有四天的时间,这条通向太阳的路,我们就来回了几趟,和两个孩子一起在里面走了上百里的山路。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

  • 路南端的麦当那湖(Lake McDonald)和路北端的圣玛丽娅湖(Lake St. Mary)。前者是冰川公园中最大的湖,背景壮观,而后者更加秀丽、耐看。
  •  从娄亘关去隐湖(Hidden Lake)的山道,下篇再细细说。
  • 娄亘关以西的山景,哪怕坐在车里看,也是震撼的体验。
  • 彩石。这是冰川公园独特的地质形成的。无论是抬头看山崖、山坡,还是低头看湖底、沙滩,到处是大大小小、五彩缤纷的石头,红黄蓝绿黑,没有找不到的。甚至同一块石头上就有几种颜色,一层一层地夹着,一块一块地镶着,不知道它们是怎么抱成了一团。
  • 野花。和大平原一样,今年这里的雨水也特别多,野花盛开。其中的熊草(Bear Grass我是第一次见到,齐膝高的花柱举着比拳头还大的一团白花,令人惊叹。最忘不了的是隐湖边的山坡上那一片片熊草花,衬着蓝天、白云、彩石、残雪和湖水,真不是人间的景色。这也留着下篇再谈。
至于冰川,1850年这里有150条,所以它叫“冰川公园”。但是因为气候转暖,现在只剩了26条有名字的冰川了,而且它们还在继续退缩,很可能再过几年就全化了。这几年冰川公园的访客人数创纪录,大概是很多人想赶在冰川完全消失之前去见识一下吧。不过,大自然的创意是无穷的;就是冰川化了,也会变成不同的风景,或许并不比冰川逊色;只是这里的“住户”们,都要经历一场适者生存的大劫了。

西大门外是小小的火车站,每天好多次货车,
但只有一班客车。站外停的车


麦当那湖


水下有彩石






路上大摇大摆走过的黑熊,可惜只拍到一个屁股。
几十秒后它就爬到右边的悬崖上消失了。







这地方叫“午餐涧”,
确实是休歇的好地方



快要消失的冰川

圣玛丽娅湖边,2003年的山火烧掉很多树





这树烧得只剩外壳,
像那种镂空的抽象雕塑


湖心有小岛

哥俩好





很险的路段,当年建这桥也是挺难的



 
这条河一直流出国家公园




荒草地上一长椅




老旅馆的楼梯风格很现代











见过这样的“白脸牛”吗?
它的臀部印记居然是艺术品!
(在园外的印第安人保留地路边)


两药湖(Two Medicine Lakes)景区






(待续)

西北行(5) 总统与疯马



当今世上除了佛像,最大的“山雕”就是美国南德柯达州的总统山了(Mount Rushmore National Memorial)。华盛顿、杰弗逊、小罗斯福和林肯四个人的头像,高居于海拔1700米、形状俊伟的花岗岩上,每座头像有18米高,从几十里外就能看到。

我来美国36年了,常常看到总统山的照片,却一直没去过,直到今年。原因有几个:一是照片拍得很清楚,就是亲眼看也不过如此吧,可能还不如照片有细节呢。二是总统山离我家很远,不方便过去。三是潜意识中,本人对于领袖的塑像、画像有一种审美疲劳,因为从小在中国看了无数,哈!不过这次既然路过,也不妨去观赏一番,希望能发现照片以外的东西。

不巧的是,入园正面的“州旗大道”正在整修,游客只能绕道从侧面的小路上山去看。小路两旁是当地盛产的黑松树,为我们遮住了七月的大太阳,其实是更好的选择。一路上有几处观景台,有一段当年开山凿石用的登山道,一个当年给气动钻孔机提供动力的空气压缩机房,还有讲解总统山历史、陈列当年使用的工具的“雕刻家工作室”。迂回的小路也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总统们的表情,有了更立体的印象。

我的最大发现是四个总统的视线不同。华盛顿看着正前方;他旁边的杰弗逊眼睛向上;罗斯福眯缝着眼,好像没有特意看着哪里;而林肯的眼睛很明显是向下看的。华盛顿带兵打仗,正面作战,想来看着前方是有道理的。杰弗逊起草独立宣言,开篇就从上帝的角度说人人生而平等,让他向上看也没错。罗斯福执政时用新政带领美国度过了经济大萧条、打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人主意多,但不轻易暴露他的内心,让他眯着眼睛沉思很合适。而林肯解放了当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南方黑奴,无疑是眼睛向下的典范了。

从左边看总统山,只能见到华盛顿和林肯。讲解词说最早的设计中只有他俩,杰弗逊和罗斯福是后来加进去的。论私德,华盛顿和林肯确实超出常人。而杰弗逊,别看他的头紧挨着华盛顿,华盛顿当总统时,他作为第一任国务卿却搞了很多阴谋诡计,是华盛顿暗地里的政敌。

我不知道中国四川的乐山大佛是怎么雕刻出来的。可以想象有某个人先设计,然后在山壁上画出来,再指挥腰里系着绳子的石匠们从山顶下到岩壁,用手工一锤一锤凿出来的吧?幸好大佛本来就没有固定的像,相貌和设想的差一点也无妨。且大佛的五官比较平顺,没那么多的凹凸。相比之下,总统山的头像更有立体感,神态各异,而且有真人的画像为证,必须要雕得像 —— 总不能把华盛顿雕得认不出吧?所以在艺术上,总统山的雕塑应该更难更挑战。好在这是1927年,比乐山大佛的时代多了炸药和气动钻。

这样大规模的雕塑,和艺术家工作室里的完全不同。它不仅是作品,更是一个工程。雇佣的四百人中大多数是会玩炸药的矿工和石匠,只有几个雕刻家用已经做好的模型按倍数放大,指挥工匠们在哪里炸石头,炸多少。整个工程的总设计、总策划、总监工是一位名叫格曾·博格勒姆(Gutzon Borglum)的人,从他60岁开始,在任14年,因心脏病去世,最后工程由他儿子接手收尾。在雕刻家工作室里,我们看到他创作的四位总统群像的雕塑,就是被放大到山上的模型。

博格勒姆的经历也很有意思。他爸是丹麦移民,摩门教徒。摩门教允许多妻,所以他爸娶了他妈和他姨姐妹俩。后来他家搬到禁止多妻制的地方,博格勒姆的妈妈就选择离婚了。他喜欢艺术,学了绘画、雕塑。他以雕塑林肯成名,他的林肯半身雕像曾经被罗斯福总统放在办公室,如今陈列在美国国会山的大厅。在林肯纪念堂征集林肯塑像时,博格勒姆也设计了一个,但没被选中,为此他很不服气。我相信他是有意让总统山的林肯眼睛向下的。不过,林肯是解放黑奴的总统,而博格勒姆曾经是三K党的成员。谁都知道三K党是反对解放黑奴的,我奇怪博格勒姆怎么能一面参加三K党,一面又去为林肯塑像让他永垂不朽?人是矛盾复杂的动物没错,哈!

离总统山不远,还有一座山正在被雕刻成疯马,纪念当地印第安人的部落领袖。这人大约出生于1845年,死于1877年,只活了三十几岁。因为他勇敢会打仗,又骑着一匹骏马,部落的人就叫他疯马。那时美国政府军围剿印第安人,要把他们迁入西部的保留地。疯马带着印第安人反抗,曾经以少胜多打败了政府军,是个传奇人物。后来政府军加大力度追捕,疯马决定缴械投降,和政府谈条件。但是政府军把他当俘虏对待,他受不了侮辱,四个月后和关押他的看守打起来,受重伤而死。为了纪念他,从1951年开始,几代人靠民间筹款在山上雕塑疯马骑在马上的形象,至今虽没完工,人头已经刻好,伸出的左臂也正在成形。等全部完工,疯马将有195长,172米高,远远超出总统山的规模。

如今,疯马山的工程用上了高科技:把雕像的设计模型数字化,山的形状也用激光扫描,连同山体的地质数据都送进计算机。计算机随时比较两者的差别,算出来哪里应该炸掉、在何处打眼、打多深的眼、用多少炸药。然后工人就可以按照计算机的指挥去雕刻了。和总统山的工程技术相比,可真是鸟枪换成了大炮。按照这个进度,疯马再过几年就可以完成——前提是要有足够的钱。参观疯马的门票可不便宜,每人12刀,还不包括坐车去山上看工地。我们去参观,也算是赞助了。

至此我们在路上已经三天,还没有正儿八经吃过一顿饭。早上是旅馆的简易餐,中午和晚上都错过了饭店的开饭时间,只好吃干粮或者随便找个快餐店填肚子。听说这一带的牛肉特别好 —— 到处都是牧场,天然放养 —— 我们有心尝尝,就是没机会。在坏地国家公园唯一的一家餐馆,我们下午三点到,说是午饭已经过了,晚餐五点才开。等我们五点再去时,却又吃了闭门羹,一打听才知道是大厨没来上班。这里的餐馆老板大概都很淡定,不急着赚钱。

从疯马出来,混了一顿披萨饼,开车六小时回到 Billings,还好没过晚餐时间,让我们好好吃了顿牛肉。上周看到新闻,说蒙大拿州的州长去中国访问,商谈卖牛肉给中国的事。蒙大拿牛或许很快就会出现在您喜欢的餐馆,哈!

从公路上远看


从左到右:华盛顿、杰弗逊、罗斯福、林肯。四人各看各的方向,只有林肯的眼睛向下。
总设计、总监工博格勒姆
黑松林环绕中的总统山

当年的工匠们从这条路上山下山,每天在路上就要走几小时
最初的计划中,只有两位总统


博格勒姆设计的“雕塑家工作室”,窗外是大雕塑,窗内是设计模型

原来的计划是半身像

工匠们坐在这样的吊篮上施工
疯马工程

设计模型和工程进展

终于吃上了美味的蒙大拿牛排
(待续)

西北行(4) 国家草原



坏地国家公园的西邻是“水牛沟国家草原”。行前在地图上就看到它,但我并没有在意:草原嘛,不管是国家的还是私人的,就是一片草,放牛放马的,算不上特别的风景哈。没想到那天进入坏地之前,先看到“国家草原访客中心”的路牌。于是顺便拐了进去,看看它为啥叫“国家草原”。

在中国,土地都是国家的,草原当然没有私人的一说。而美国大多数的土地都是私有的,国家公园、国家森林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由政府向私人买下来的。为啥要保护呢?想来国家公园是保护独特的风景,国家森林是为了防止过多的伐木。那国家草原是为了保护草吗?什么草值得这样保护?我很好奇。

在访客中心看了小电影,才知道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一个特大工程。

美国东部有阿普拉齐亚山脉,西部有落基山脉,两个山脉之间夹着一大片平原。这平原上靠东的是美国的粮仓,比如俄亥俄、密苏里、堪萨斯和爱欧华州。那里水源充足,气候也适宜长庄稼,可以说是种啥长啥。大平原靠西的那一块却是砂多水少,气候极端,比如从德克萨斯州一直向北到美加边境的蒙大拿、北德柯达、怀俄明州。

大平原上自古就长了草,游牧的印第安人世世代代在那里生活。1803年美国从法国手里买下了这一大块地,随后开始了对西部的勘察和开发。从1862年起,美国通过了几个宅地法,把西部的土地赠送给在那里安家落户的开发者,只要他们好好地利用土地,别让它荒着。新地主们把原先的草地翻了,改种庄稼。不过他们很快发现,这里种庄稼要靠老天爷:雨水多的年份没问题,遇到干旱可就没辙了。加上冬季的寒冷、平原上的风暴,并不是他们理想中的田园。

1929年美国的股市崩盘,带来了之后十年的经济萧条。在大平原上,地主们的日子也很难过。他们产出的粮食、牛羊卖不出去,减了价也卖不出去,纷纷破产。大地荒了,失去了覆盖,也没了依附。烈风卷起尘土,像黑云一样悬在7000米的高空。一阵风暴过去,天上落下的土能有三、四米深,掩埋了道路和篱笆。

1933年罗斯福总统上任,美国政府通过法案,出钱从地主们手里买回他们不要的土地。除了提供紧急援助让地主们搬到别处另谋生路,这也让美国有机会重新修复大平原的生态环境。1960年,在宅地法出台100年以后,美国的“国家草原”诞生了。

那年我四岁。中国刚刚经历了大跃进,“人定胜天”的信心满满。而在太平洋的另一边,一场静悄悄的实验在国家草原开始了。植物学家、水利学家参与了那个实验,找到了繁殖快、能固化土壤、耐旱耐寒的草种,开辟了散佈在草原的水源,很有效地阻止了土壤的流失。如今,总面积一百五十万公顷的20个国家草原已经是水草丰盛的牧场,允许百姓在里面租牧场,收干草,开采矿物,每年的租金收入有十多亿美元。这些国家草原的经验,也带动了整个大平原的生态改良。我们这次在三个州看到的农场牧场,都从中受了益。

20个国家草原,其中17个在红框中的区域

看完电影,我向问讯台的姑娘打听:这一路金黄色的野花是什么?我肯定不是第一个提这问题的人:那姑娘笑说哦,那是甜苜蓿(sweet clover)。说着递给我一张印好折好的传单,上面介绍了甜苜蓿的特性。一般来说,你在高速公路上是看不到苜蓿花的,今年特别,让你赶上了!

甜苜蓿,又叫三叶草,属于豆科,几百年前从欧洲引进美国。开金黄色的花,是很好的蜜源。它也是很有营养的牧草,只是牛吃多了会胀气,需要配上其它的饲料。当然,最要紧的是它繁殖很快,生命力强,耐旱耐寒,能留住土壤。如果老天高兴,多给它一点雨水,它就会在最坏的“坏地”生根开花,织出绚烂的地毯!


甜苜蓿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