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参与”和猪的“献身”



西餐有一道早点,叫做“咸肉和鸡蛋”(bacon-and-eggs)。这是典型的高脂肪、高蛋白早餐:几条西式五花咸肉,在煎锅里烤得发脆;再加上几个或煎或炒的鸡蛋,配上烤面包,那香味隔着墙都能闻到!

本图转自互联网


这道菜还有个生动的寓言:
从前有一只母鸡,在路上遇到了一头猪。
“嗨!猪大哥!俺正在琢磨着咱俩开个餐馆呢!”
“嘿,鸡大婶好主意啊,说不定还真能成!那餐馆该叫个啥名呢?”
“就叫‘咸肉和鸡蛋’,如何?”
猪低着大脑袋想了一会儿,说“不行,谢了,您哪!做咸肉和鸡蛋,您只是参与参与,俺可是献身了!”
美国人拿这个故事来比喻人们对一件事所承诺的责任。这里的母鸡,只把下的蛋送去煎炒,自己毫发无损,是“参与”;而猪呢,是要割肉的,不死也要了半条命,那痛苦和损失不言而喻,当然是“献身”啦。
生活中,这样的区别比比皆是。举例说吧,一对男女谈恋爱。起初两个人都是做“鸡”的(“一见钟情”的朋友除外哈~):试试看,花点时间和精力“拍拖”, 成就成,不成也伤不着谁。等到有一方投入了,认了真,那ta就开始做“猪“了;如张爱玲所说的,“一直低到尘埃里去”,“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假如两个人都心甘情愿地做了“猪”,一辈子不再计较谁出的肉多,谁出的肉少,那是真正的功德圆满。但要是有一方做“猪”,另一方存心做“鸡”,那就不得安宁了,呵呵!
咱们中国父母对孩子,绝大多数是愿意做“猪”的:不但用自己的血肉造出下一代,辛辛苦苦把他们养大,有的还让他们“啃老”一辈子;至于“回报”,最多期待他们将来能“常回家看看”,贡献几个“鸡蛋”而已。不过这“周瑜黄盖”也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哈!
德兰修女(Mother Theresa)对慈善事业,是真正的献身。从12岁到87岁,她毕生的精力都给了贫病无助的底层人民。别说肉体,就连她的灵魂也属于慈善事业。相比之下,我们捐点钱、出点业余时间做善事的,就太微不足道了,连“母鸡的参与”也未必算得上
做一盘“咸肉和鸡蛋”,既需要猪的献身,也需要母鸡的参与;并不是说下蛋的就不重要。同样,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既需要有担当的人做主导,也需要有积极性的人参与促成;红花绿叶,缺一不可。
美国总统的候选人,不用说是要做“猪”的;光是那竞选过程中被人查账本、找茬子、批评谩骂,就要脱层皮。不愿意做“猪”的人,趁早别去竞选。而选民们好比一群“鸡”,出钱出力助选,掰谎辩论推动,当然还要投票;可以说,没有选民的参与,就没有民主制度的成功。
咱在公司做课题,谁是“猪”、谁是“鸡”,就分得更清楚了。每个零部件都有人负责,那是做“猪”的。Ta有一帮人支持和帮助,包括管设计的,管质量的、管试验的、管制造的、管预算的,…, 那些都是“鸡”,各自贡献自己的技能。不过,这些“鸡”也不轻松,因为当“猪”的有权不要他们;而且做得不好的话,车子卖不出去,大家都受损失。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有一些利益在课题里,即便是做鸡也得好好生蛋,呵呵!
在我看来,一件事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不是能让“猪”和“鸡”既责任分明、各司其职,又因为有共同的利益而精诚合作;后者要求的是各方的“荣辱与共”。比如“房改”的设计,不能只让政府得好处,要对各方都有好处;“医改”的设计,不能只让医院得好处,病人也应该得好处;“教改”的设计,不能只让学校得好处,学生和社会也该有实际的好处。不然的话,谁愿意去做那挨刀的猪?

小侄子的数学广告


美国人的T恤衫,裁剪极其简单,上面的图案却是五花八门:表达意见的,做广告的,搞笑的,应有尽有。这个文化,从小孩子就开始啦。

————————————
 
上周四洋洋的数学作业中,有一道“加分题”,说如果做了,这星期的测验就可以加分3%。洋洋读不懂,拿来找我帮忙。看了一下,原来是要孩子们在T恤衫上为“Pythagorean定理”做广告。
Pythagorean(毕达哥拉斯)定理,在中国叫作“勾股定理”。洋洋学过这定理,却不知道它的洋名。这洋名又很拗口,教了几十遍他终于记住了。却还有很多问题:
“为什么叫Pythagorean定理,不叫勾股定理啊?”
“因为这个定理是Pythagoras发现的,西方人要纪念他呀。”
“不对,勾股定理是中国人最早发现的!”
查了一下维基百科,这事还不那么简单;长话短说,很可能是N个古人在N个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度独立发现的,最早的记录在大约4000年前的中东。对于西方人来说,“毕达哥拉斯”是他们所知道的发明人,沿用至今。
“那毕达哥拉斯是哪里的人?”
“古希腊人。”
“古希腊在哪里?”
“查地图吧。”
又和他在地图上找到希腊。
这下言归正传。那加分题是:星期一穿着你自己设计的T恤衫来上课,上面要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做广告。广告内容包括:什么是Pythagorean 定理?举例说明;还可以加上其它有关毕达哥拉斯的信息;T恤的前后两面都可以用。
周末,洋洋设计了他的广告,请姑父帮他打印出来,找了件我儿子嫌小了的T恤,自己贴了上去:

正面:定理和几何意义

反面文字:毕达哥拉斯生于公元前570年,死于公元前495年。他是一位希腊哲学家、数学家,也是一个宗教运动“毕达哥拉斯主义”的创始人。

洋洋昨天回来说,班上三十个学生,有十个做了“广告”;剩下的大概不在乎那3% 的加分,呵呵!


临时抱佛脚



离大选还有十天,咱去公共图书馆拿了一份解释选项的资料,抱抱佛脚,研究研究和咱的钱袋子有关的事儿。这份资料是本郡一些妇女组织编辑的,共有64页纸,掂量着总有半斤重吧,上面印着有关候选人和公投议案的信息。

选举参考资料

选票的设计很方便选民。假如我是个懒人,只想选总统,其它一概不在意,那我只要打一个勾,把选票交了就成;又假如我赞成民主党,所有的待选职位(法官、学校官员除外)我都要民主党的候选人来当,那么我可以在“民主党”旁边打个勾,就完事了。


寄到家的选票样本,让选民熟悉选票

我投票的原则是:自己有主见的,投票赞成或反对;自己莫衷一是的,就弃权不管,让有主见的人去决定好啦!
先看总统/副总统一栏。虽然我已有成见,还是好奇地看了看这一栏有谁在竞选。除了奥巴马和罗姆尼这两架马车,另外还有四对没听说过的候选人,分别代表“自由党(Libertarian)”、“纳税人党(Taxpayers)”、“绿党(Green)”和“自然规律党(Natural Law)”。没时间一个个去看了,反正不选他们,跳过。
再看联邦参议员(六年任期),五选一;联邦众议员(两年任期),二选一;也搞定了。
本州议会的议员(两年任期),二选一。两个候选人都没听说过,弃权。
州立学校董事(八选二)、密西根大学董事(十选二)、密西根州大学信托委员会董事(八选二),和韦恩州立大学董事(三选二),都是八年任期,都不知道选谁,弃权。
还有郡长、郡警察局长、契约局长、财政局长、水资源监察,本市的公务员包括管财政的、管公园的、管图书馆的,本州、本郡各种法院的法官、社区大学董事、中小学校区董事…, 弃权。
然后就到了重点的议案投票。今年密西根州有六个州法修正案,风铃我一个个看过来:
第一个,提出在州以下的地方政府财政处于紧急情况的时候,州长有权指定“特派员”去处理。这一条大约是针对近年来底特律市政府财务混乱、没法收拾的情况而提出的。当时州政府同意拨款援助,要派人去帮他们解决问题;可底特律的市政府不肯接受特派员,说他们要自治;治到今天也没治好,还是个烂摊子。这一条风铃赞成。
第二个议案,是要保证本州政府公职人员罢工、谈判的权利,包括警察、教师、邮局职工。前不久,芝加哥市的教师工会因为要求更好的待遇,和市政府谈不拢,结果罢工一星期,弄得学生家长都很有怨言。他们向政府要钱,实际上是向纳税人要钱,可是纳税人却不能直接和他们谈判,而是由政府人员代表;可这钱又不是政府代表自己的,他不一定会心疼。所以这样的谈判机制,在我看来是不公平的。何况,联邦法已经保证了他们罢工的权利,干嘛还要写进州法呢?这一条风铃反对。
第三个,是硬性规定到2025年时,本州的电力公司要有25%的电来自再生能源。“再生能源”是指用风力、太阳能、水能、或者生物燃料发的电。提案要求电力公司每年提价不超过1%,且实现再生能源用的设备必须全部在本州生产。风铃正在学这方面的课,很赞成推动再生能源;但是这个提案定的条件太苛刻,在我看来是不现实的;如果硬要推行,大概电力公司要破产了,呵呵!这一条反对啦。
第四个,要规定在病人家里为他们提供服务的护理人员的权益,允许他们组织工会、罢工、谈判待遇。这条风铃无观点,弃权。
第五个:假如州政府想增收州税,州议会一定要有大于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或者由全州居民投票通过才行。这条风铃赞成。
第六个是关于建造跨国境去加拿大的桥需要谁来批准的提案。风铃弃权。
最后还有一个提案,是本学区要求增收房产税,建立专款,修缮校舍。周边的学区都在提一样的要求,增幅有多有少;我们学区要求增加房产值的0.15%,为期十年。咱家孩子已经上大学了,风铃不了解校舍如今的情况;这条弃权,让有孩子上中小学的人去决定吧。
终于研究完了,擦擦汗!

小侄子的历史作业



小侄子叫洋洋,十二岁,这个月刚刚随他的父母来美国,在我这里落脚,上星期四开始上本地的初中。他说不了几句英文,可除了语文课是特别的“小灶”以外,数学、科学、历史等等都是和七年级的美国孩子们在一起上课;就好象一个不会水的人被扔进了游泳池,让他自己扑腾,“在游泳中学游泳”,呵呵!
头两天,洋洋坐在教室里,老师说了啥他几乎一句也没听懂;昨天是第三天,说听懂了一些,还带了作业回来做,咱这当姑姑的就成了辅导员。
作业是历史课的。一张表格上,老师让学生记下了公历(罗马)、犹太人日历、伊斯兰日历、中国农历、和玛雅日历的基本事实,包括什么时候创立、由谁创立的,是太阳历还是月亮历,每年有多少天、多少月,现在的用途是什么,等等。然后让学生任选其中的两种日历,回答五个问题:
  1. 你注意到它们有哪些相同之处?
  2. 你注意到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
  3. 意义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4. 日历的不同,给研究历史的人造成了什么困难?
  5. 你觉得该怎么去解决这个困难?
洋洋选择了比较公历和农历。前两题不难;第三题的回答却是“见仁见智”:可以说农历和月亮的圆缺相关最有意义,因为可以用来预报潮汐;也可以说农历的节气最有意义,因为可以按时种庄稼;洋洋最后决定,“现在的用途”最有意义,因为传统的中国节日是根据农历来确定的。
第四题,洋洋得从世界历史研究的角度来想了。各国的历史是用自己的日历记载的,比如中国的某一年相当于公元哪一年?不太好算。这样就找到了第五题的答案:选一种日历作标准,把其它的日历转换成标准的,才能比较。
这些题目并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选自己有兴趣的日历来做比较,答题时也可以有自己的见解。虽然是浅显的作业,我却从中看到了老师的用心:历史课除去了解史实,更要学习研究历史的科学方法,学会比较和联系历史事件,讨论历史的现实意义。
说起来,我从小学到大学,历史课是最缺的。文革前我还没开始学历史,文革中、文革后,学的都是“党史”,加上一点可怜的世界史,还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处理”过的。古代中国史就是讲四大发明和一次又一次的农民起义;世界史重点讲资本主义的罪恶和马列主义;近代史从共产党成立讲到新中国成立,N次“路线斗争”,毛泽东如何战胜“左倾”和“右倾”的机会主义。不但没学到真正的历史知识,而且没接触任何学习历史的科学方法,很是遗憾。这也是我如今对历史题材的书比较有兴趣的原因之一吧。
最近在听美国教授Thomas NobleCD课程《西方文明的基础(The Foundation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了解今天的西方文明是如何从人类最早有记载的中东地区的文明演绎而来,途中哪些得到了延续,哪些被逐渐淘汰,哪些被证明有效,哪些有害,很有意思。—— 人类文明的精华,原来经过了如此曲折的进化历程。
反思自己的历史,是我们人类特有的能力,别的动物不操那个心。科学地研究历史,为现实提供智慧的参照系,这才是学历史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