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游:江舟暮行

从“世外桃源”回到阳朔,得知晚上的露天表演《刘三姐》停演,鱼鹰捉鱼的项目也取消了。无所事事。
在旅馆躲过了最炽热的太阳,将近5点的时候,我们出门去逛街。阳朔镇子不是很大,最热闹的是“西街”。不过西街的热闹属于夜晚,白天倒是冷冷清清,可以悠闲地走过。路两边的铺子半开半闲,店家正在为晚间的生意做着准备。
西街走到底,就是漓江码头。游人不多,却有几个船主在拉生意。看到我们闲逛过去,就有一个过来,问要不要坐筏子游江。此刻正是日落时分,天空开始有了彩色。我忽然想到,何不暮游漓江?赶紧三步并作两步回旅馆,拿了相机,叫上小儿子,赶回码头。表姐已经和船主讲好了价钱,大家于是上了筏子。
说是筏子,其实是用塑料管做成的。比毛竹更粗,也更轻、更牢。筏子的尾部装着一只小马达,竹椅上面架着遮阳的篷。船主是个中年人,平时开大船,在桂林和阳朔间往返。他原是当地渔民,看上去挺厚道;话不多,却很懂游客的心理。看到我们喜欢的地方,他会多停留一会儿,让我们拍照片拍个够,一点也不急着回去。
船离码头,先是沿着漓江向下游漂,不开马达。江面寂静,只有船主时不时地点一下长篙,掌握着方向。天空弥漫着紫色的暮霭,给两岸的山峰披上了迷人的晚装。



船过《刘三姐》露天剧场。假如不是漓江水过大,我那晚应该是坐在这里

     

回望阳朔,被夕阳的余晖浸染:

     

廊桥旁,码头静悄悄:



彩墨绘出灵动的山水:





右边的山峰叫“鱼尾”:


远处是一盏导航的灯:

     

“龙船”好看,却不免挡了前方的视线:



影影绰绰,有一只单人筏走在江面,享受着美丽的孤独:

     

又是婀娜的凤尾竹:






暮色更深沉


  

     
不知什么时候,月亮挂了出来;高而远
在这静谧的夜晚,轻轻地划过漓江水,我心里充满了感动。



             

再回到阳朔,已是华灯初上

           


西街的喧嚷,让我们的漂游显得那么不真切,那么梦幻,恍若隔世



教育视点:做自己的“百分之十”

统计学里有一条定理,叫做“大数定律”;是说假如你反复做一个试验,次数越多,得到的结果就越接近“正态分布”。什么是正态分布呢?简言之就是“中间大,两头小”。比如人的身高,大多数人都是接近中等,非常高和非常矮的都很少。再比如某地某月的降雨量,大部分都接近中等,非常干或者非常湿都是少有的,所以有N年不遇的说法。而且所有的“出类拔萃”都是相对的;没有平庸就显不出优秀,没有那九十九,何来“百里挑一”?这该死的“定律”,决定了无论你拿什么标准去衡量,大多数人都是“不出色”的。
其实,即使没有学过统计学,咱也知道“十个指头不一般齐”。迄今为止,爱因斯坦只有一个,卓别林也还没有第二,老舍投湖并不曾再生,刘翔嘛,也是不可复制的
可知道归知道,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咱们多数人都希望孩子样样优秀:能考上重点大学,能出人头地,或成名,或发财,或做官;不然就觉得失落,觉得孩子没出息,跟别人家的孩子一比,很丧气!
可是朋友,人的才能和素质是多方面的。这里平庸,也许那里不平庸;反应慢,却可能记得牢;想象力不足,却可能逻辑性强;学业一般,也许善于领导;老实巴交,更容易受人信任;相貌不出众,但可能善演丑角;调皮捣蛋,不排除有发明创造;说话结巴,很可能会唱歌总之,从一个角度看是平庸,换一个角度看却可能是超群,属于最好的百分之十!
作为父母、教育者,我们要帮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兴趣所在,做他们自己的“百分之十”,而不是要求他们什么都考前三名。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除了我们家长要了解孩子以外,学校也要配合。
我在中国长大,从小对各门功课都有兴趣;最后的“择业”很偶然。到了中年,有了工作经验和人生体验,我才真正了解了自己的爱好、长处和短处;可谓“后知后觉”。有时我想,假如我早点知道自己的“长项”,会有什么结果呢?
从自己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我看到这个“自我认识”是可以提前的;关键在于家长和学校对孩子们的引导。
从上托儿所开始,孩子们就被老师们灌输一个概念:每个人都是特殊的、独一无二的 —— “You are special”。我开始不明白为什么,担心他们被“宠坏”了。后来才慢慢体会到这个概念有几层意思:首先,你在父母眼中是特殊的,父母爱你。你要自尊、自爱;发现你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发挥你的天赋,追求你的幸福。同样,别人也是特殊的,有他们的人格和长处;你也要尊重别人、爱别人,和别人友好相处。
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这概念被不断地丰富、延伸,开拓着他们的个性,也帮助他们了解自己。
六年级(在美国是初中第一年)开始,学校有了“选修课”。起初,大多数课程是必修的,只有少数副科的课程有选项;但这给孩子们提供了机会去思考“我喜欢什么”、“我想干什么”。孩子们小的时候,他们和我讨论、商量,作出选择。到高中(9-12年级)以后,课程的选择很多,而且是他们自己独立选课了。
大儿子上八年级时,有天带回家几张纸,上面印着几类他“合适从事的职业”。我觉得很奇怪,谁能给他作出这样的建议呢?仔细一问,原来他在学校参加了一个“测试”, 叫做“就业指导(Career Cruising)”。这是一个在计算机上完成的测试,由专家们设计。孩子们要回答一系列的简单问题,反映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答题的时候要按自己的直觉,不要回答“我该”如何,而要回答“我喜欢”怎样。答完以后,计算机给每个人打印出一个指南,告诉他将来适合从事哪些职业,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这个指南,成为他们上高中时选课的基础。
为了“因材施教”,本地的高中为孩子们准备的“路”有几条:一条是要上正规大学的,相应的课程也比较深,为上大学做准备;一条是不上大学、高中毕业就工作的,相应的课程是实用的技能,包括计算机操作、焊接、开船的基础知识;还有一条介于两者之间,毕业以后上“社区大学”一类的学校,类似于中国的“大专”,相应课程的内容和难度也介于前两类之间。到这时,学生对自己的将来的职业已有一些设想,可以自己选择了。
这样的办学方法,要求高中开程度不同的课。比如数学课,有浅显的,也有深到大学一年级程度的,各取所需。学校从初中起就没有固定的“班级”,更没有“班主任”;但是另设“咨询老师”。一个学校只有几名咨询老师,每人负责给许多学生做参谋。多数的时候,是学生们自己拿主意。家长们在每学年开始之前会收到学校的邀请,去听各科老师介绍课程设置情况,也可以和老师讨论自己孩子的选择。
除了修课,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就有各种各样的学生自己组织的课外“俱乐部”。到了高中,一个学校有几十个、上百个俱乐部并不稀奇。你只要有兴趣就可以参加这些俱乐部,当然也可以自己另组俱乐部;老师只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折腾。这些俱乐部,可以是学习某种知识,组织某些活动,参加某些竞赛。这和功利无关,你不必在乎自己是不是那方面特别优秀,是不是能得奖、受表扬。重要的是你在实践中学习,发现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培养自己的领导、组织能力、团队精神,当然还有交友。
和我所经历的中国式教育相比较,我的孩子们更了解他们自己,更有可能选择自己热爱的职业,发挥自己的特长,做自己的“百分之十”。打个不很恰当的比喻,择业好比婚姻;咱们的是包办,他们的是自由恋爱。包办婚姻当然并非都不幸,先结婚、后恋爱也能成就恩爱夫妻;不过那概率不是很大,呵呵!
当然,这“自由恋爱”之前,最好先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合适什么,想要什么,配什么样的“对象”更好。而我们作为家长,是可以在这方面帮助孩子的。

桂林游:“世内桃源”

第五天又是个晴朗的日子;可惜漓江水位还是太高,阳朔、兴坪和遇龙河的竹筏游都不开放,剩下的选项就不多了。我们被墙上的美景照片所吸引,决定跟团去看“世外桃源”。
本图转自:http://www.niceview.cn/_d274439680.htm

“世外桃源”在阳朔和桂林之间,离阳朔15公里。这是一处山水自然、建筑新成的景点,据说是一个台湾商人开发的,取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不过按我的印象,这个名字起得并不贴切。
首先是地点不对。陶渊明是江西九江附近的人,归隐时回到故里。史书上也没说他到广西旅游过。他的“桃花源”,据考应该在武陵源一带,和桂林阳朔差之千里,两地的地质地貌也不相同。硬要把陶公拽到阳朔安家,只有解释为“名人效应”了。不过,阳朔的山水已经很美,用得着再拿陶渊明来做广告吗?
其次,也许是因为那天别的景点不开放吧,到“世外桃源”的游客极多。大家挤在入口,排长队坐小船进去游湖。园内也是一派热闹景象,笙歌燕舞,如同赶集;即便是个“桃源”,也只能冠之以“世内”了!
不过这“世内桃源”也还有别致的地方。山水的清亮怡人是不必说了;园内的建筑据说是融合了侗族竹楼的式样,以黑色为主,白色勾勒,在青山绿水中永远鲜明。而揣摩着陶公的意思建造的“渊明山庄”,是参照了苏州和广西园林的风格而设计的,通透宽敞,又不太过精致,让我很喜欢(咱是个“粗线条”,喜爱大气、简洁的风格)。再加上园内展示的文房四宝传统工艺和少数民族的风俗,更添了几分情趣。
“百闻不如一见”,咱还是贴照片吧——
“我看青山多妩媚”:
 
 


“水乡侗寨”:造化人工皆天成




临水依山“绣球楼”:


“抛绣球”表演:楼下有一群人在等着“桃花运”。



没接到的话,不妨买只绣球给自己



少数民族表演织土布:织布机挂在腰间,手、脚、腰都要配合工作,远非一日之功!


纺车如今少见了,只有老奶奶们会用:



这姑娘在织有图案的花布,是高技术含量的活:



更高技术含量的:美丽精致的领带,竟是这样手工绣出来的。担心她的眼睛!


    

喜欢这土气的花样;是桌布吧?



“渊明山庄”一角:开窗有这样的美景,不思返也!





荷塘青山两相望:


人在画中留倩影:


   
“风雨廊桥”息风雨:



我匆匆游过,心有遗憾。幻想着在一个游人稀少、气候宜人的清静日子去,不跟团,不赶车,逍遥自在地感受这好山好水,那么“世外桃源”当会名副其实;且不枉陶公“被广告”一场了!

桂林游:骑行阳朔

我们歇脚的旅店,在阳朔最热闹的西街口;住进去已经是下午三点了。旅馆大堂的侧面就有个旅行社的柜台,一个美眉给我们介绍了附近的景点:大榕树、蝴蝶泉、月亮山、十里画廊。这几个都在阳朔西南的一条线上,可以骑自行车去,十块钱租一辆车。咱家的那三个都想去,唯独我心里打鼓。
说到骑车,咱有个情结。三十年前,我上班下班都得骑长长的一段路,还要经过一个大坡,坡底是个三岔路口。有次下坡,冲到底的时候对面来了一辆公共汽车左转,我瘁不及防猛刹一下,虽然没撞上汽车,却摔了个嘴啃地,新裤子也扯了个大窟窿。从那以后,咱是“一朝经蛇咬,十年怕井绳”,骑车就怕撞;可越怕撞着什么,我就越看着什么;越看着什么,还偏偏就撞上什么!
到美国以后,当学生时还骑过车,后来就“罢骑”了。那年小儿子小学毕业,学校组织他们到一个岛上玩,我也志愿去跟班帮忙。可孩子们决定骑车环岛游,这下我可犯了怵。要说我不敢骑车吧,还真不好意思。结果是同组的另一位家长“英雄救美”,自告奋勇地租了辆双人车,他管龙头,我只要使劲蹬就行了,这才免了被孩子们笑话。
言归正传。我先生和表姐见我犹豫,说没事,骑吧!一面就和旅行社的美眉订了车。我跟在他们后面,磨磨蹭蹭地到街对面的一家小院里拿了车骑上,连巷子都没出,就跌跌撞撞地倒下来了。(又一次验证我的名言“有自信才有成功”!)表姐笑说“原来是真的不会骑啊!”还好那租车的地方也提供向导服务;向导是个农妇,和我骑一辆双人车,我就安心地只蹬车不看路,悠哉游哉!
原以为这是一段“乡间小路”,没想到是热闹非凡的大马路。幸好有向导带着我们穿来穿去,走走玩玩歇歇,全程花了四个小时。

还是晒照片吧 ——
“大榕树景区”,一池池的荷花待放;如今荷花不出奇,难得的是背景:




大榕树用栏杆围着不让人亲近,咱就远远地拍张全景吧:



一条大河经过这里,两座青山夹道迎送:



好热的天,人和马都要凉快凉快:



这母女俩花钱租衣拍照,难得小女孩也能找到合适尺寸的“戏装”。大热的天,穿戴成这样热不热?照相的业主赶紧说:“不热不热,这衣服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为了保护隐私,咱只好让美女的脸蛋受点委屈了。)



浅浅的一汪水,竟能装下这么多的倒影:



老牛想是退休了,陪主人接待游客。荷塘依翠竹,悠然见南山



向导带我们到月亮山景区的背面,说是这一面不要门票尽着看:



在“蝴蝶泉”没见着泉,却喜欢这两山之间的索桥:



“蝴蝶泉”半山腰观景:


到得太晚,只赶上歌舞表演的尾巴;若和演员合影,每个演员要价十块钱一张:


遇龙河上的“工农桥”,是竹筏漂流的一个上岸码头:




十里画廊就这么游过。难得骑车,别的都行,就是颠得“后座子”痛。想着回去以后得弄辆自行车练练,争取告别“恐车症”,呵呵!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