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美国国安局的“合同工”斯诺登泄密出逃以后,在美国国内和国外引起了一连串的戏剧性事件,引起了牵涉到法律、政治、外交、反恐等诸多方面的争议辩论;再加上扑簌离迷的情节,堪比好莱坞恐怖电影,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这件事虽然挺复杂,却可以分解开来,从三个方面去观察思考:
第一个看点,是美国国内对于政府的权力和民众的隐私权、反恐的需要和民主的需要这对矛盾的看法和争论。这是美国人最关心的。
斯诺登爆料说美国国安局搜集了大量美国人的电话电邮记录,而原先老百姓以为他们不在被搜集资料的范围之内。这里解释一下,这种“记录”并不包括电话电邮的内容,只记录通话通信的时间、对象,就好象写信时信封上的地址姓名和邮戳。这种信息,可以用计算机的“大数据”技术来分析,像过筛子似的,筛出可疑的人,以便进一步跟踪破案。政府说这是侦破恐怖主义分子活动的必要措施;迄今还没有证据说美国政府拿这些搜集来的信息作其它的用场。但这对很多美国人来说,是他们的隐私权遭到了侵犯;他们不愿意让政府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和谁通了伊妹儿、讲了电话。
事情刚出的时候,美国有个民意调查,三成老百姓支持斯诺登,两成反对他,剩下的不置可否,比如我。不置可否是因为不知道细节,无从判断。上周又有一次民意调查,五成以上的民众支持斯诺登,四成以上反对。但是支持他的人同时又说:为了反恐和国家安全,也许要牺牲一些隐私权,只是牺牲得不情不愿。这说明大多数人是矛盾心理,看到了二者的对立,也认为需要达成某种妥协。
我和大儿子讨论这件事,他和我的看法就不一样。咱是守法的人,这种“美式监控”,没啥敏感词,不会删我的伊妹儿,也不会掐我的电话线,相信对我没啥伤害;我还相信这里不会以言治罪,所以不觉得这种“监控”对我有什么威胁。但是我儿子不这样想,他认为如果老百姓不警惕,民主就会一步步蜕变,所以民众要维护自己的权利。我理解他们的想法,也不反对他们的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因为有了他们,我才能对这个制度放心。
严肃的美国媒体人,正在深究政府有没有违反法律。奥巴马说国安局没有违法,目前看来没有说错。根据最近披露的情况,原来美国有一个秘密法庭,专门对这些属于“国家机密”的事情做裁决;那个法庭曾经多次授权给国安部,批准他们取得电邮电话的统计资料。这样说来,国安部没有违法;问题是那个秘密法庭的批准是不是对?它的权力是不是太大了?如果太大,应该如何纠正?这就是说,已经从体制上发现了漏洞。有国会议员建议,那个法庭应该增设一个民众代表,参加今后的决策,避免侵权的裁决。
所以我觉得,至此,这方面的争议和调查是很有意义的;它有助于美国民众最终面对反恐现实,达成适当的折衷,同时能够限制政府部门侵犯隐私权的程度。
第二个看点,是各国政府以此为先机的博弈;这是美国以外的人最关心的。
我觉得,在一个还没有实现大同的世界,民主只可能是“半成品”;当然,有10%的半成品,也有70%的半成品,其间差别很大。以美国为例,对它自己的民众来说,民主的程度是很高的。但对外,就是以博弈为主了。
斯诺登泄漏出美国对于外国政府也有监听,引起各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反应。美国的盟友们,如英、法、德,一开始他们的民众也谴责美国;但后来发现这事不是只有美国在搞,他们自己的国家也在搞。英国和德国政府,是和美国共享“监控”成果的。而法国政府,则有它自己的监控系统,用类似的方法搜集数据。俄、中等国,意识到这是把双刃剑;对斯诺登的支持会让本国人们觉得自己也该有隐私权,反而麻烦。一些反美国家如委内瑞拉,也是这样的。他们对本国持不同政见的人士不能容忍,却又支持斯诺登去避难,成了难以自圆其说的悖论。
至于国与国之间的间谍战,那其实是公开的秘密。对外国搞间谍活动,这世界上只要能做的国家都在做,只是目的不同而已。美国政府当然不想把如何做间谍的细节泄露出去,所以施加压力要让斯诺登回国受审。
第三个看点,是斯诺登本人的命运。对此关注的人最多,和电视连续剧的收视率有得一拼。
几年前出的美国电影《候机室》,汤姆.汉克斯主演,讲的是一个东欧人去美国旅行,因为本国政变,护照失效,滞留在纽约机场,进退不得,等了两年的故事。现在斯诺登的护照也被吊销,困在莫斯科机场。现实生活往往比文学虚构的故事还要戏剧、还要曲折,呵呵。
据说思诺登的教育水平不高;有人认为他是英雄,也有人认为他幼稚,或许还有想出名的动机;但这些都只是猜测,谁也不知道他真实的心理和动机。假如他以为可以一呼百应,外国政府会支持他,那他就太不懂国际政治了。假如他以为美国是最不民主的国家,那他就更是无知了。从客观上来说,他做的事给美国人自己维权敲了警钟,也许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对他本人来说,我觉得他选择避难并非最佳,而且可能会背离他的初衷。
如今美国的政治环境,对斯诺登还是公正的,比如民众有过半数不认为他叛国。他如果回国受审,一方面可以让事实真相得以澄清,另一方面也不见得就会对他判得过重,他得到公平审判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反过来说,他如果落入反美国家政府之手,难免身不由己,被人利用。这也许会是他个人的悲剧。
2013年7月17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