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两颗牙”(2)里斯本


  


   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是欧洲都城中第二古老的(最老的是希腊的雅典),甚至有民间传说是荷马史诗里的奥德赛航海西行时创立的。早先是北欧来的民族居住,公元二世纪被罗马帝国吞并;随着罗马的衰败,非洲的穆斯林摩尔人在公元八世纪间向北移民,占据了现今两颗牙所在的整个伊比利亚半岛,里斯本发展成一个有十五万人口的穆斯林小王国,直到1147年被挪威来的天主教十字军攻下,原先穆斯林教犹太教和天主教共存的文化变成了单一的天主教统治。这是里斯本历史上最大的一件事。

   那以后发生的最大的事就是1755111号的大地震了。震中在离里斯本几百里的海底,那时没有里氏震级这一说,按现在的估算相当于九级地震。里斯本的中心被5米宽的地缝撕裂,紧跟着又是大火和海啸,八成以上的建筑完全毁掉,包括皇宫、大歌剧院、几乎所有的大教堂、医院和藏书七万册的图书馆,死伤超过人口的三分之二。从伦敦到巴黎,欧洲人都处在惊恐之中,甚至开始怀疑上帝:全能的、仁慈的上帝,为什么要这么残酷地惩罚我们这些虔诚的子民?法国哲学家、文学家伏尔泰的中篇讽刺小说《老实人》,就是用里斯本大地震作背景的。

   如今里斯本的很多景点都和那次大地震有关:海边唯一幸存的公爵的家,大火烧剩的大教堂的残骸,两座只剩一座的贝伦塔(Belem),在废墟上按抗震结构重建的庞巴尔区(Baixa Pombalina)。

   里斯本的地形有点像美国的旧金山,上坡下坡连绵不断。城中最高的山头上是圣乔治城堡,据说最初建于公元前一世纪,后来不断扩建加固,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城堡曾经是皇家宫殿、军事基地、士兵医院,尽管大地震毁掉了很多城墙,如今还是能看出它的规模。

   从旅馆门外看圣乔治城堡。里斯本的共享自行车:

   上山的路挺陡,可以坐缆车,也可以像这样穿街走巷:

   离城堡大门不远的地方有家小餐馆,我们走累了就进去吃饭。招待客人的是个年轻姑娘,看上去像中国人,尽管饭菜是中西兼有的。我和她聊天,问她是不是中国来的,她说不是,她是不丹人,从不丹移民来此,替别人打工。她很羡慕中国人,中国人在不丹做生意,很有钱,年轻人都想学中文,到中国去。她后悔没学中文,学了英语,本来想去美国读书,没考上,就随家人到里斯本了。我说你这么年轻,前面还有很多机会。她说她哥哥已经去了美国读书,或许她会再考考看。

   一进城堡,就是看海的地儿。老房子都是红色的屋顶,欧洲大陆的特色:



要一杯葡萄酒,坐在城墙上看风景:

这里曾经硝烟弥漫:

迪士尼电影里中世纪城堡的风格:

城堡结构复杂,可不只是一堵墙:

弓箭手躲在这里射箭,外面的刀枪却不容易伤到他:

树和墙一样老吧?

大地震中海边唯一幸存的房子,当时是某王公贵族的家:


   葡萄牙不太提它以前的殖民地,既不自豪,也不摆显。几乎看不到它曾经的“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迹象。地上铺的马赛克,海浪的图案,是葡萄牙的特色。以前在澳门和巴西也见过,二者都曾是葡萄牙的殖民地:





被大地震后的大火毁掉的教堂,如今是考古博物馆:





被地震害惨了,葡萄牙人首创抗震的建筑结构。在废墟上重建的庞巴尔区:


早期的木制有轨公交车,据说还能跑,但我们只见到它停在这儿:

古典的电梯也是一景:

葡萄牙的烤栗子很好吃,又大又香,和我家乡的糖炒栗子相比毫不逊色。不过他们的栗子是烤出来的,不是炒的,一边烤一边撒盐,盐变成白烟,粘在栗子壳上是一层薄薄的白粉,有点咸味儿。栗子壳事先划了口子,壳很薄,轻轻一剥就行。一打十二个,2.5欧元,到处都是一样的价:



里斯本大教堂,在地震后重建,如今还在后院继续挖土恢复遗迹:

这两扇门可是有年代了:

大教堂里的管风琴,除了竖着的管子,还有横着伸出来的管子,全方位的立体声:

教皇穿过的袍子:

据说它的双钟楼很有名,没搞清为什么,只是粉红的颜色很少见:

里斯本最豪华的“自由大道”通向这里:

近代葡萄牙也折腾得很,一会儿独裁,一会儿民主。这雕塑象征旧制度的毁灭和新制度的建立:

大白天在里斯本最贵的一条街上,就这么旁若无人地“露营”。看上去也不是穷人,可能就是喜欢这么过日子吧?

   导游小伙说里斯本人的最低收入只有大约800美元一个月,扣掉各样的税,就只剩500美元了。购买力不强。多数在里斯本工作的人都住在离城挺远的地方,通勤单程近一小时。因为里斯本的房价对他们来说太贵了。有多贵?差不多是我家房价的两倍。但美国的曼哈顿、旧金山湾区的房价是我家房价的六倍以上。

没上半身的人可想不出这样的装饰:

怀疑这家主人是不是有忧郁症?

   葡萄牙的旅游纪念品主打软木,就是平常用作葡萄酒瓶塞的软木,啥都可以用软木做,帽子、领带、各种鞋子、包包、玩具,价格不菲,估计成本也不低。还有就是艺术瓷砖,是他们的传统产品。里斯本的海产很多,天天吃鱼。西式点心也做得很精美

啥都能用软木做:

软木树:每八年剥一次皮:


手表店的橱窗 - 南欧人很有创意的:

   1952年,在这个旅馆里,英国作家伊恩·弗莱明和一个前苏联的间谍相遇,开始创作他的经典 —— 007的系列小说:

里斯本附近的一个渔村:


渔村街上的马赛克,看着简直要晕船:



   1520年建成的贝伦塔(Belem),原来有两座,另一座被地震毁了。这里曾经是葡萄牙海上探险船的出发点,由此开辟了到印度、东非和巴西的航道:

路边的骑士很酷哈:

欧洲最长的桥(包括引桥):

里斯本夜景: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