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随笔】空中的“长白山”



飞机快到西雅图时,只见一座雪山悬在半空,周围环绕着白云,在太阳下闪着银光。“雷尼尔峰!”我兴奋地指给小儿子看。

(飞机上手机拍摄)

雷尼尔峰(Mt. Rainier)在西雅图的东南150公里,可是你只要在西雅图登高一望,就能看到她;她终年积雪,可说是高悬的“长白山”。当地人习惯了这个地标,把她叫做“那山”:天好,就能见着“那山”。而对于我们这些外地游客来说,咋一看去,这悬在半空的山,怎么也不像真实的景色,倒像是一幅巨大的天幕,给人梦幻一样的感觉。


雷尼尔峰国家公园在1899年成立,包含了956平方公里的周边地区;她在美国的国家公园中排行老五。主峰高四千多米,是个处在休眠期间的火山,最近一次有记载的爆发是在1820年。主峰顶有两个火山口,每个的直径都在三百多米。因为地热,火山口那一圈是不积雪的。山上有26条不小的冰川,是美国除阿拉斯加以外冰川最集中的地方。

(访客中心的模型:蓝色的是河流,黄色的是山路。)

我们没打算去探险,只计划去两个景区暴走、看山景:主峰西南面脚下的“日出”,和东南脚下的“天堂”—— 地名都很美吧?当然,按我这边走边拍的速度,一天是不够的,晚上在“天堂”预订了住宿。

那天是七月四号美国独立节,正在西雅图亚马逊总部实习的大儿子也和我们同行。四个人一路聊着天,很快就开到了“日出”。

访客中心有块信息牌,说今年春天来得晚,大部分的山路都还被雪盖着,只有几条近处的路,雪化了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的鞋都不合适走雪地,只好挑了一条近路出发。

主峰就在不远处,真真实实,不再梦幻:


 
暴走的人三三两两:



走着走着,觉得不对劲,好像早就过了地图上标的里程,而且这路上的雪也远远不止百分之十,我们显然走错了路。等找到路牌,上面写着“去冻湖”;再看地图,“冻湖”远着呢,那可不是我们原来准备去的地方啊。

我先生和大儿子没戴太阳镜,两个人都说眼睛痛了。我怕他们得“雪盲”,打发他们回去找墨镜;我和小儿子接着爬山。




这里还是初春,雪正在融化;面上却结成了薄薄的冰,一步一滑,山坡快成溜冰场了。咱这骨头不经摔,只好小心翼翼,落脚时先拿后跟狠狠地踩出一个窝,站定了,再挪下一步。原以为半小时就能到的路,走了一个多小时。

不大的冻湖,还有半湖冰雪:


这几位看上去熟门熟路,是有备而来;不知他们是不是要去爬那山峰?


 
下山更滑。我索性小跑着下来,这样还没等滑出去,脚就已经又离地了。

 




 
山里安静极了,只听到汨汨的流水声;清澈的雪水积成水潭,聚成溪流,汇成山涧,跌成瀑布… 



回到停车场,一家人会齐,再接着爬山;这次挑了雪少的路。

 
这个妈妈真厉害,一个人带着三个小家伙:背上背着的最小,后面跟着的是老大,还有一个老二走不动了,被妈妈抱在了前面。不服都不行啊!


如此风景,可以忘忧:




 
这种毛茸茸的野花,叫“虎百合”:


 
山的这一面曾经遭到山火:


 

从葱郁到冷峻,尽在眼底:


(待续)

【西雅图随笔】奥林匹克国家公园



美国人自己说,建立“国家公园系统”是他们最棒的创意,其独特和他们的《独立宣言》有得一拼。这话其实也不算太夸张:《独立宣言》的理念至今还没有被所有的国家接受,“国家公园”的主意倒是“普世”了; “美好的风光不应该只是少数人的财产,老百姓都应有权享受”——这个观点,对于美国那样土地私有的国家,在1864年第一个国家公园“优山美地”成立的时候,是很激进的;而如今,全世界哪儿没有国家公园啊?

西雅图附近,有三个国家公园,其中最大、生态环境最多样的是奥林匹克国家公园。它地处美国本土最西北角的奥林匹克半岛,公园面积有3734平方公里(中国伊春五营国家森林公园的面积是141平方公里)。它西临太平洋,国家公园也包括了很长的海岸线;它的北面,和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岛只有一水之隔;而它的东面,就是西雅图所在的普节海峡了。


从地理上看,奥林匹克国家公园很有特色:它的中部是山脉、河谷,覆盖着温带雨林,山顶上有冰川,终年积雪;沿着太平洋,是灰褐色的沙滩和峋嶙的礁石。海边和森林里都有印第安原住民的保留地。除此以外,岛上还有大大小小的湖,个个蓝得发绿,绿得发蓝,这颜色英语叫teal,中文怎么说我还没查到,暂且叫它“绿蓝”吧。有博友说这就是白乐天诗里的“绿如蓝”,堪称妙译!

半岛上能开车的路基本上都在公园的外围,绕着开一圈就得大半天。只有一条公路可以开上山,还有一条公路可以开进雨林。当然小路到处都是。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在那里露营、暴走、泡温泉。假如时间紧,可以一大早从西雅图出发,坐轮渡、坐车,三个多小时能到第一个景点;转到天黑再回去,勉强看几个主要的景点。可是我最不喜欢走马看花,所以就预留了两天时间,在公园外围的小镇上住了一晚。

能开车上去的山叫作“飓风岭”(Hurricane Ridge),上面有个访客中心,可以看看介绍。从那里又有很多小路可以爬山远足。我们七月初去,山上还有不少雪。登上一个山头,眼睛能看到的,都是好风景!

这白云聚会的地方,N年前是一片冰川:


雪山就在对面:






上山的路:


访客中心:





 
“月牙湖”(Crescent Lake,很大很“绿蓝”:

湖边的“剥皮树”:
   








水至清无鱼:

国家公园卫队的办公室:

小船下水的码头:



看完了淡水,再去看咸水。这天的太平洋特别蓝。海边是印第安原住民的保留地,不少人家在卖熏好的三文鱼,味道很不错!




也不知道这几根木桩是干啥的,为什么它们都成了绿色?
 




这里是“红宝石沙滩”(Ruby Beach),据说砂石中有红宝石的小颗粒,太阳照上去会有深红的光彩;可咱瞪大了眼睛也没看出来哪里有红宝石:












 

雨林的精彩,上一篇已经宣传过了,这里再补几张。这棵西加云杉有五百多岁了,树高90米:

西加云杉是美国、加拿大西海岸到阿拉斯加沿海一带特有的树种。它的树皮很容易辨认:一片片椭圆形的“鳞”,跟土豆片似的:



树的年轮,可以用来研究气候史,叫作“树木气候学”(Dendroclimatology)。雨水多、天气热,树长得快,年轮就宽些;反过来年轮就窄。而且树越大,新添的年轮就越窄,因为树干粗了,要长同样的年轮,就需要更多的养分。这是一棵700年老树的年轮,标示着那700年间的各种“沧桑”——1350年小冰川纪的开始,1480年海伦火山的爆发,都可以从年轮的形状变异看出来。



两天的时间,只粗粗地玩了一遍。若有闲,该去住一个星期,跋山涉水,餐风宿露,划船摄影,也许能沾点“仙气”回来,呵呵!